• 华政要闻

  • 2022上海仲裁周涉外仲裁服务能力研训营表演赛暨闭幕式成功举办

    发稿时间:2022-11-29浏览次数:18

    1122日,由上海仲裁委员会、联合国训练研究所上海国际培训中心、华东政法大学联合举办的2022年上海仲裁周“2022年涉外仲裁服务能力研训营表演赛暨闭幕式”在长宁校区成功举办。上海仲裁协会会长俞卫锋,上海仲裁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范铭超、副秘书长陈建、总法律顾问兼ADR中心秘书长李昱等,联合国训练研究所上海国际培训中心主任王根祥、副主任吴玉刚等,我校党委书记郭为禄、副校长韩强,研究生院院长屈文生、国际交流处处长伍巧芳及相关代表人员出席闭幕式。


    郭为禄在致辞中从“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三个角度寄语研训营学员。他指出,未来要成为行业翘楚,一定要有家国情怀和远大目标,要把专业学习与上海这座城市和国家的发展需求相结合,要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志在国家强。对学校来说,能将业界的高层次人才和专家请到学校,搭建产教深度融合、多主体协同育人的平台,对于推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非常必要。希望学员在学校70周年办学的基础上接续奋斗,成就更美好的未来。

    俞卫锋在闭幕式致辞中提到,感谢上仲、联合国训研所、华政三方合力,探索、搭建了仲裁实务人才培养平台。涉外仲裁服务能力研训营让仲裁走进校园。仲裁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尤其从法律专业学生抓起。上海仲裁协会希望通过上海仲裁周系列活动等,提升仲裁影响力,助力上海成为中国和亚太的仲裁中心。



    范铭超表示,仲裁不仅是多元化争端解决的方式之一,更是未来国家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治理手段。希望学员得到更多知识的拓展、涉外法治实务能力的提升,把收获的知识、能力变成常识、基本技能。上仲将全力与联合国训练研究所上海国际培训中心、华东政法大学一道,打造涉外仲裁人才培养的新品牌。



    王根祥祝贺首届涉外仲裁服务能力研训营顺利闭幕。他表示,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也充满着机遇和挑战,上仲、联合国训研所、华政的多方合作将顺势而起。期待以本次研训营为平台,在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事业上继续发挥平台和资源优势,开展更多品牌项目。


      

    上仲总法律顾问兼ADR中心秘书长李昱和国际法研究生许紫荻分别作为讲师和学生代表发言。


      

    郭为禄、范铭超、王根祥作为三方代表分别为研训营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闭幕式后,上海仲裁委员会分别与华东政法大学、联合国训研所上海国际培训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探索产学研长效合作新模式,推动涉外仲裁人才培养。



    闭幕式由一场精彩的涉外模拟仲裁庭表演赛拉开序幕。上海仲裁委员会上海建设工程仲裁院副秘书长韦龙艳、法律顾问盛修纯和上海政法学院教师冯硕组成仲裁庭;华政6位学员与上政2位学生分别作申请人、被申请人、证人三方。表演赛选取国际仲裁案例,高度还原仲裁庭庭审程序,先后审理管辖权异议与实体问题,并通过双方事实证人和专家证人交叉质询,营造“身临其境”的仲裁体验。

    表演赛特别邀请允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吴霁霁、英国欧华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合伙人陈晓山担任专家点评。吴霁霁结合其参与国际、国内诉讼仲裁案件庭审的相关经验,从开庭陈述、交叉盘问、最后陈述三个部分分享了实务技巧。陈晓山对表演赛学员的总体表现和模拟仲裁庭所提供的实践机会予以肯定,从争议焦点、双方主要论点、救济方法选择等多个视角评析模拟庭审。





    本次研训营由上海仲裁委员会、联合国训练研究所上海国际培训中心、华东政法大学联合举办,为期共两个月。研训营以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瞄准涉外仲裁人才所需的核心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主要围绕“全球胜任力”“全球沟通力”“国际仲裁实务”三大模块展开,对高校专业教学计划内的课程教学形成有效补充。在为期一个月的研训营期间,学员将切身融入最真实的国际法律与仲裁模拟实境,不仅能接收到前沿的国际仲裁知识和案例,还能通过“模拟联合国”“模拟仲裁庭”等实训活动体验到联合国、国际仲裁机构等多边议事机构和争议解决机构的运作方式,帮助学员实现从课堂到仲裁庭、从校园到国际舞台的跃迁。


    来源|国际交流处、研究生院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