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到2022,从群演到主演,青春版《雷经天》成长了一岁,我也走过了一年。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暨华政建校70周年之际,我们是何其有幸能参与到这样一个意义非凡的项目,雷经天老院长的精神指引着我们阔步向前、继往开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华政学子继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饰演刘茜的郭锦清同学如是说。
11月13日,2022青春版原创话剧《雷经天》在松江校区缘法厅进行下午场和晚间场演出。校党委副书记唐波、副校长韩强,《雷经天》制作人石春轩子、导演汪起正、编剧刘思、专业版雷经天扮演者贺彬以及校内相关部门和学院领导受邀出席,与现场同学一起观看演出。晚间场演出通过学校官方视频号和B站面向观众直播,观看人数数万人。
青春版话剧《雷经天》,是沉浸式法治文化课程“《雷经天》与法治文化教育”的课程展示和舞台呈现,是学校探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通,党史教育、校史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融合的创新性探索。在夏季学期授课以及话剧创排过程中,课程团队、导演制作团队、管理团队和助教团队紧密合作,群策群力,克服疫情下的种种困难,用长达4个多月的时间,向校内外观众展示华政的法治教育,体现“五育并举”的教育成效,讲述中国的法治故事和华政的校史故事。
学校高度重视课程教学和话剧创排工作,校党委书记郭为禄始终关心课程开展和话剧排演情况,亲自到现场指导彩排。他与同学们进行了诚挚交流:“我爱雷经天这个人物,我爱这个故事,我爱这个话剧中所包含的价值和意义,感谢同学们的投入,每次观看我的眼睛里都噙着感动的泪花。”他对同学们的付出表示感谢,就学习和演出提出了希望,要潜心开展沉浸式学习,深刻理解剧中包含的个人和民族、国家和未来的关系,感受建党百年的精神和使命;要自信,在每个角色的塑造中,感受法治公平正义的价值,传承学校的法治文化和历史,丰富人生经历、塑造个人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理念,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确保法治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将沉浸式课程学习成果生动展现在观众面前,进一步打造好华政法治文化教育品牌。他深切期待同学们做好中国法治建设的亲历者、宣传者和见证者。
演出结束后,唐波代表校党委向演出团队表示祝贺,向导演汪起正、课程团队以及校内相关保障部门表示感谢,要求同学们在课程学习、创作和表演过程中深入领会“共产党的初心”“法治的初心”和“教育的初心”,讲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故事、讲好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故事、讲好高等教育的故事、讲好雷经天老院长的故事。
从舞台到讲台,从讲台再回到舞台,课程贯彻立德树人理念,以“知行合一”为目标,将党史教育“深入高校、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将法治信仰的传承、法治精神的学习融入课程、融入实践、融入日常,让学生在鲜活浓郁的党史与法治文化学习氛围中有收获、有进步、有成长。
饰演雷经天的杨昕光同学谈到:“什么是沉浸式课程的意义?是郭为禄书记所说的‘我再看一遍还是会热泪盈眶’,是唐波副书记所说的‘这部剧就是对法治初心的传承’,是每一个雷经天人切实体味剧中的每一个鲜活而独特的角色,是我们加深对老院长法治初心和法治理念的认识。于我而言,雷经天不仅仅是一个我饰演的角色,更是一份责任,是一份传承。法与法治,应当是我们每一个法律人孜孜所求的目标与方向,是我们每一个华政人永生难忘的初心与使命。 ”
连续两年饰演徐利民的孙振奇母亲表达道:“《雷经天》是台好戏,更是一次法治文化沉浸式教学的成功实践,学生的表演可谓是入戏入情入心。振奇有幸能够在建党百年之时、华政建校70周年之际连续两年参演《雷经天》,作为父母,我们既欣喜又欣慰。参演《雷经天》、饰演徐利民让他对于法律专业与法律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相信他在未来的法学之路遇到困难与迷茫时,一定会想起自己曾经与雷院长跨时空的对话,真正把‘人民和正义举在头顶’的法治精神传承好、实践好。”
学校深化通识教育改革,在课程的自主性、传承性方面开展大胆探索,由校内教师承担了更多的教学、训练和排练的任务;学生助教团队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担任课程助教、舞台监督、制作助理、场记等重要工作;学生演员通过继续出演、担任助教、演员指导等方式,很好地发挥了以老带新的朋辈引导作用。
“非常有幸能在华东政法大学建校七十周年之际,作为助教参与其中。依稀记得,当我看到‘新一代’的宣誓学生走到台前,郑重而激昂地喊出‘笃行致知,明德崇法’‘为国家昌盛,人类进步,奋斗终生,至死不渝’的宣言时,我情不自禁在后台默默举起了自己的右手——这一刻,我不仅看到了青春版《雷经天》话剧生命的延续,更看到了其中传达的法治文化和奉献精神的传续。”作为此次排演助教的麻敏敏同学说道。
来源|文伯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