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我校召开党委中心组学习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及时跟进学、交流研讨学、系统提升学,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
直播共学,第一时间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
10月16日,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我校党委中心组成员和干部师生高度关注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积极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式直播盛况,认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作的报告。在松江校区的党建活动室,校党委书记郭为禄和师生党员共同聆听报告。会后,郭为禄对现场师生强调,作为政法大学,我们必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不断创新中国特色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办好从自己的“土地里长出来”的法学教育,以更强信心、更足底气、更大作为,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在长宁校区交谊楼报告厅和在校干部师生观看直播。叶青表示,这次大会在我国发展史上,乃至世界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所作的报告令我们备受鼓舞,是指引我们打开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天地的“金钥匙”,是我们向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迈进的“冲锋号”。
交流研讨,党委中心组成员分享学习心得
10月17日,校党委中心组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分享思考如何联系实际学、深入思考学、及时跟进学、融会贯通学,党委中心组学习主要成员分享学习心得。郭为禄表示,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法学院校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蕴含的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不断完善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形成多元参与、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人才培养格局,奋力开创法学教育新局面。对此,郭为禄强调五个方面,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将思想政治工作贯通法治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加快法学学科专业建设,加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建设;要改革法学课程体系,构建一流的法学专业课程,建设“有灵魂”的通识思政课、法律职业伦理课和各类人文课程;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法学教材体系,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融入到各个高等教育层次的法学教育和专业教材中;要打破“五唯”标准,构建一套多元分类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叶青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首次强调指出,“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是对“全民守法”内涵和外延的一次新的提升和阐述。法治的力量源自公民对法治的信仰,全民守法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信念,民主、法治、公平等理念逐步深入普通公民心中,形成人人信仰法治的局面是法治社会建设的核心追求和基本保障。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是全民守法的关键所在。
系统梳理,专家阐释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
10月31日,校党委中心组邀请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华东政法大学基地的赵庆寺教授,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报告。报告从“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意义”“牢牢把握党的二十大的主要内容”“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的重要精神”三个方面,详细而深刻地解读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内容。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坚持全面准确,深入理解内涵,精准把握外延。要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这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定理想信念,厚植人民情怀,锤炼责任担当,激发奋斗热情,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干字当头,迎难而上、比学赶超,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会后,中心组要求与会成员持续深入学习二十大报告重要精神,立足本职、奋发有为,为国家教育事业和学校发展建设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