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政要闻

  • 华东师范大学顾小清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作讲座

    发稿时间:2022-11-03浏览次数:89

    1028日下午,我校建校70周年系列活动“法治与战略·思想汇”第四期暨新型交叉学科学术沙龙在长宁校区举行。华东师范大学顾小清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作“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教育技术进入AIDE时代”讲座。讲座由我校党委书记郭为禄教授主持,上海政法学院关保英教授、复旦大学熊庆年教授和我校邹荣副教授与谈,约200名师生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参与。



    郭为禄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今天我们以教育与科技、法治之间的关系为主题展开研讨,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行动自觉,也是推进教育法这个新兴交叉学科建设的主动作为,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能够围绕人工智能教育赋能中的法律问题这一学术与实践的双重前沿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分享真知灼见。




    顾小清以“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教育技术进入AIDE时代”为题展开报告。她简要介绍了ICT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并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当前教育技术的核心是知识体系研究或者是思维的方式研究,通过数据的积累,实现学习系统的智能化。智慧教育的实现路径其实是重塑教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怎么把技术和教学进行结合,才能真正发挥技术的作用。




    与谈环节,关保英在高度评价讲座内容的前端性和技术性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指出了数字化给法学研究带来的挑战,包括:法律主体需要革新;权力体系和权力结构正在变化;给个人隐私或个人信息保护带来新挑战;给知识产权体系带来新挑战;给法律行为界定带来新挑战。相对而言,传统行政法体系在数据运用方面还存在滞后性,还有很大研究空间。




    熊庆年以“未雨绸缪:防范风险——迎接人工智能教育的挑战”为主题进行与谈。他指出,在人工智能教育时代,我们必须防范以下五方面的风险:一是防范主体丧失的风险,二是防范丧智的风险,三是防范知识产权风险,四是防范教育公平的风险,五是防范人类自身产生的风险。




    邹荣从四个方面进行与谈。一是对教育信息技术或者说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国家层面应该采取的态度;二是教育智能化过程中涉及的教育标准化问题;三是教育智能化必然带来教育监管、教育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变化,需要提前思考应对的办法;四是需要厘清教育技术的开发者、教育技术的使用者和平台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

     

    来源|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