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政要闻

  • “第二届全国环境刑法与刑事司法高级研讨会” 在我校成功举办

    发稿时间:2022-10-10浏览次数:353

    924日,由我校中国环境犯罪治理研究中心、刑事法学院、科研处、华东检察研究院、上海市法学会司法学研究会和上海市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联合主办,我校中国环境犯罪治理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二届全国环境刑法与刑事司法高级研讨会”在我校长宁校区成功举行。



    来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杂志社等国家与地方司法机关、高校科研院所的860余名参会者在线上与线下参会。

    开幕致辞阶段由我校刑事法学院院长孙万怀教授主持。



    我校校长叶青教授代表学校致辞。



    叶青阐释了生态文明时代环境刑法与刑事司法研究的重要性,介绍了我校环境刑法学科与研究团队取得的建设成绩,希望国内法学界、生态环境界关注与支持我校的环境刑法与刑事司法研究,期待与全国同行共同促进我国生态环境刑事法治建设。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校长冯军教授代表参会嘉宾致辞。



    冯军在回顾中国环境刑法与刑事司法研究历程后认为,华东政法大学建设的以焦艳鹏教授为领军人物的中国环境犯罪治理研究中心正在成为我国环境刑法与刑事司法研究的高地,期待华政引领全国环境刑法与刑事司法研究走向更广阔空间。

    主题报告阶段由我校“经天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环境犯罪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焦艳鹏教授主持。



    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别涛司长、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周加海副主任、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厅罗庆东副厅长、江苏省淮安市人民检察院薛国骏检察长、广州市从化区人民检察院彭冬松检察长,分别以“我国生态环境法律中的刑事责任”“环境刑事司法的当前形势与未来发展”“环境犯罪检察的探索与实践”“淮安市生态环境刑事案件的审查起诉”“生态检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从化区为视角”为题进行主题发言。冯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林喜芬教授、同济大学法学院刘磊教授,分别从实体解释和程序适用的视角进行与谈。



    第一场专题发言由我校刑事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环境犯罪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侯艳芳主持。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梅传强教授、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福州大学法学院院长黄辉教授担任与谈人。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海嵩教授、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肖晚祥庭长、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彭峰研究员、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曹晓凡副教授、福州大学法学院何群副教授,分别以“环境刑事责任的公法属性”“上海三中院涉环境资源刑事案件审判情况分析”“生态环境损害适用惩罚性赔偿的限制”“监测数据在污染环境犯罪判断中的意义”“集体法益的内在限制:以生态法益为例”为题进行专题发言。



    第二场专题发言由我校刑事法学院教授、中国环境犯罪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陈伟主持。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刑法室主任刘仁文研究员、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发展规划部部长高利红教授担任与谈人。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竺效教授、上海政法学院人工智能法学院院长杨华教授、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法中心主任杨朝霞教授、南京环境资源法庭陈迎庭长、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朱晋峰讲师,分别以“生态环境法典中的刑事责任编纂”“国际海域倾倒含核废水的责任”“外来物种入侵的刑法应对”“污染环境刑事案件损害后果的确定”“司法鉴定在生态环境犯罪定罪量刑中的功能”为题进行专题发言。



    第三场专题发言由《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常务副主编沈丽飞教授主持。



    上海政法学院教务处处长、刑事司法学院赵运锋教授、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张军英主任担任与谈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生态法室主任刘洪岩研究员、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第一检察部曹杰副主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社社长蒋兰香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石亚淙讲师、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杨继文讲师,分别以“生态检察的专门化:俄罗斯联邦自然保护检察院的设立与发展”“从大数据赋能谈污染环境犯罪行刑衔接”“环境犯罪预防与刑事合规范围”“污染环境罪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污染环境犯罪因果关系的证明”为题进行专题发言。



    闭幕总结由我校刑事法学院教授、中国环境犯罪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但伟主持。焦艳鹏教授进行闭幕总结发言。



    研讨会进一步确立了我校在环境刑法学研究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我校中国环境犯罪治理研究中心将对标国内一流研究机构,进一步加强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部等国家与地方司法机关、生态环境管理机关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学术成果形成与释放,努力将研究中心打造为服务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服务我校“双一流”建设的高水平研究机构。

     

    来源|刑事法学院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