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下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民生保障理论研究”开题论证会以线上会议形式成功举办。课题首席专家、我校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胡玉鸿教授主持会议。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湖南大学、苏州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等院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湖南省社科院等科研机构的6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项目主题与课题设计展开深入研讨。
我校科研处处长陆宇峰教授致辞,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对重大项目开题的积极参与,并对他们长期以来关心华政的科研工作表示诚挚谢意。陆宇峰特别感谢胡玉鸿团队为华政科研所作的重要贡献,认为该课题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民生保障理论为纲,系统研究民生保障理论的具体内核、价值导向和制度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预祝课题组取得丰硕成果。陆宇峰还就学校科研工作机制,以及近年来在高水平科研项目和学术成果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向与会专家作介绍。陆宇峰表示,今年11月,将迎来建校70周年校庆,希望各位专家继续关注、支持学校的科研工作及相关学术活动。
受课题组委托,子课题负责人之一、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曹薇薇围绕课题研究背景和选题价值、主体内容和预期目标、论证思路和方法路径、研究特色和研究难点四个方面,对课题的整体设计思路和课题内容作了详细汇报。
针对课题的概念厘定、研究意义、内容框架、路径方法等方面内容,谢海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黄文艺、林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刘鹏(《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编辑部)、杨建军、何柏生(西北政法大学)、蒋传光(上海师范大学)、彭文华(上海政法学院)、李宏弢(黑龙江大学)、王春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沈丽飞(《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编辑部)、陈亚飞(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田思路、章志远、杨凯(华东政法大学)、王鑫(上海市社科联)、段泽孝(湖南省社会科学院)、谢青、洪玉、王海军(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编辑部)等20位专家、编辑先后提出意见和建议,为课题框架的进一步完善建言献策。科研处副处长陈蓉重点围绕课题管理谈了自己的看法。
在专家点评之后,课题主要参与人李桂林教授、程雪阳教授、吕鑫教授、曹薇薇教授、杨丹教授、葛先园教授先后作回应,对与会专家提出中肯意见表示诚挚感谢。大家纷纷表示,将认真吸收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进一步聚焦当前理论和实践中的紧迫问题,加强时空维度的综合研究,强化制度设计的研究与论证。
在会议总结阶段,项目首席专家胡玉鸿对各位领导、专家学者的莅临表示感谢,感谢与会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以及对课题组成员给予的鼓励。胡玉鸿表示,将在今后研究中围绕概念辨析、范畴提炼、方法完善、范围厘定、意义升华等方面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拓展研究范围,并将基于“精读原著以解构精准”“广为调查求资料有据”“继续学习达成果完备”的思路,扎扎实实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研究任务。
课题组还在18日上午举行了由全体参与人员召开的专题研讨会,分“民生保障的理论与制度史”“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民生保障理论的内核与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民生保障理论的根本宗旨——人民福祉”“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民生保障理论的价值依归——公平正义”“教育公平的法律制度安排”“农民土地权保障与农村民生建设”“劳动保障与促进就业”“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推进”“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整体框架”“健康中国战略的法律规划”“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老年人权益保障”12个专题进行研讨并确定任务分工。来自湖南大学、暨南大学、苏州大学、福州大学、辽宁大学、南昌大学、河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河南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常州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南昌航空航天大学、甘肃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的40余名学者、研究生参加研讨并承接相关研究任务。
来源|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