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华政

  • 【青年报】抗疫使命在肩 莫负青春韶华 同心战“疫”上海高校团学组织在行动

    发稿时间:2022-04-24浏览次数:365


    在上海这座2500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里,几乎所有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抗击疫情做出努力,这其中就有一大批高校共青团员的身影。这是一次考验城市的疫情,也是一次大思政课的现实课堂,广大青年学生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斗争,走向服务岗位,自发互助、团结友爱,从助人为善中收获信心和勇气。请党放心,战疫有我!

    学生志愿者开展自我管理

    校园“大白”的手套里积满汗水

    1小时送午餐1000份!校园‘大白’手套里积满汗水”,一条复旦大学记录校团委青年志愿者们用小推车送餐的视频,让人动容。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沈鸣阳是其中一名志愿者,送餐途中,偶然瞥见手套中“蓄满”的汗水,她有些惊讶,但干劲却是更足了。像她这样坚持工作的志愿者还有很多。邯郸校区80%以上住的都是女生,所以每次送餐志愿者名额几乎都被女孩“抢走”了。

    身穿厚重的防护服,汗水浸透衣衫,志愿者们却不喊累,在1小时之内,完成邯郸校区本部宿舍6栋楼的午餐配送工作,1000多名同学因此能在中午按时吃上喷香可口的午饭,这是不一样的青年担当。

    疫情防控期间,华师大闵行校区学生一餐需要15000份,一日三餐则超40000份饭。在餐饮保障的队伍中,有一支队伍起着重要的输送作用,他们中90%以上是由团学骨干、青马学员构成的楼层长。

    每天早上7点、中午12点、晚上6点,楼层长们穿上防护服,戴好防护面罩、口罩、橡胶手套,下楼去取所在楼层的早餐。在研究生公寓,一个楼层一般住有20-70名学生,20份饭装一袋,大概有20斤,一次提一袋,一个人跑两三趟就迅速运完。

    当下,全市高校团学组织积极承接志愿者招募、校园秩序维护、核酸检测、物资运输、开展线上活动、新媒体推文发布、学生思想动态收集、协助心理疏导等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19日,全市各高校团组织共招募青年志愿者4.9万余名,累计上岗4.2万余人,累计上岗10.7万余人次,上岗总时长42.9万余小时。

    临时团支部助力网格化管理

    跑出抗疫“加速度”,充实志愿者蓄水池

    在各校校团委牵头下,大部分高校形成了以学生“住宿楼”为基本单位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各学校以校院二级学生骨干、主席团成员、青马学员等为主体组成“楼栋长—楼层长—宿舍长”三级组织管理架构。

    同济大学制定了《封控楼栋闭环学生志愿者工作指南》,实现短时间内信息调用、志愿者唤醒、全员信息摸排。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生党员陈子璇牵头相关骨干同学一起连夜开发了核酸扫码登记系统,制作了含有铁岭社区近千名学生基本信息的条形码——“同济大学铁岭社区临时电子证件”,跑出了抗疫“加速度”。在核酸检测现场,扫描学生手机端的条形码,管理软件对检测人数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对未及时检测的同学进行精准提醒,确保同学们“应检尽检、不落一人”。

    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共青团组织、共青团员的先进性,进一步服务学生社区网格化、精细化管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以社区楼宇为单元,成立了69个学生社区战“疫”临时团支部。一封封临时团支部发出的书信,鼓舞着大家齐心战疫。

    目前,各高校在准封闭管理期间建立临时团支部约500个、青年突击队约30个。其中,华东理工大学团学组织还为志愿者们制作了专属志愿者贴纸、党团员贴纸、小花梨贴纸等,进一步激发起志愿者荣誉感。

    主题团日活动始终不停歇

    于大思政课里感悟“大写的青春”

    战疫下的主题团日活动也没有停下脚步,校园准封闭、封闭管理期间,学校各级团组织依托原有校院班组织架构积极开展云团课、线上团日活动等,进一步筑牢团员青年的战疫思想堡垒。

    上海健康医学院健康与公共卫生学院团总支书记赵乐宏正带领首批2900后公卫学子在浦东新区疾控中心参与流调工作,电话流调、密接及次密接者信息汇总和派单、隔离点跨区及跨省协查、国家系统初筛录入等工作连轴转的日子,已经超过了40天。通过一堂就地取材的《在战疫里谱写“大写的青春”》的思政大课,学子们看到同龄医学生用无私奉献的精神与青春无畏的身影诠释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由此,也进一步坚定了“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的理想信念。

    上海理工大学团委开展“青尽全力,与理抗疫”主题宣讲活动,保证特殊时期理论宣讲不断档;上海海洋大学团委邀请公共管理系主任张祖平讲授如何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用科学的方法诠释“志愿同心,战疫有我”。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开展“团聚云间,“疫路青听”疫情防控专题学院样板主题团日活动,讲述程园青年挺身而出,“疫”路坚守的初心故事。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团委开展“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主题云团日活动,通过交流分享志愿心得,宣传推广防疫知识、学习抗疫精神。

    当下,团市委学校工作部还在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支持下,共同开发课件《永远跟党走——党领导下中国青年运动的百年历程》,指导全市60所高校155支理论宣讲团开展线上宣讲,加强正面引导、正向激励。

    疫情下涌动暖流和正能量

    文化活动心理建设绘就青春色彩

    最近,各大高校都出产了一批原创歌曲,以此致敬逆行者、志愿者、守“沪”者,也在特殊时期里,团结凝聚青春力量,疏解着彼此紧张焦虑情绪。

    上海交通大学团委创作战疫歌曲《东川又春》,鼓励师生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华东师范大学举办“微光 闪亮”音乐会,用音乐致敬每一位了不起的你。华东政法大学团委举办“线上红五月”“云端音乐会”等线上活动,用音乐舒缓防疫工作的紧绷情绪。上海音乐学院团委推出学子阿卡贝拉版《这世界那么多人》,用音乐治愈心灵,用歌声传递爱与希望。上海理工大学团委制作战“疫”舞蹈MV《理的答案》,用舞蹈向志愿者致敬,一起守“沪”。上海海事大学团委开展“阳台音乐会”活动,万余名学生在阳台上合唱青春励志歌曲,释放闭环压力,展现抗疫成功的决心与信心。上海体育学院团委开设系列线上直播跟练课,让同学们在疫情期间也能“练”起来。华东师范大学近20家学生社团共同参与制作了一曲 原创 MV《同舟战疫的春天》,MV记录下校园战疫点滴,亦是青年视角下的青年担当、青年力量,流淌着守望互助的成长感悟。

    发挥专业特长辅助同学心理建设,同样为战疫时期注入股股暖流。为筑牢战疫“心”防线,复旦大学开设线上情绪健身房,给大家带来一系列关怀身心、提升生活品质的积极心理工作坊。同济大学开展七日正念睡前放送活动,用冥想改善焦虑负面情绪。上海大学团委邀请“网红教师”陆瑜芳在线上为广大同学开讲《特殊时期的心理健康》,给闭环管理的同学提供心理健康指导与帮助。

    共青团上海市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和团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积极指导上海高校各级团学组织发挥组织优势、智力优势,将高校共青团思想育人、实践育人与服务疫情防控大局结合起来,当下,上海高校面向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子女开展的爱心云托管陪伴服务也在持续开展。

    截至421日,共有1487名战疫一线人员子女报名入托,覆盖全市所有区。8所云陪伴高校、12所兴趣类和健康自护类课程高校结合专业特色打造超550节特色课程。各校大学生志愿者累计上岗7533人次,累计托管超12877课时。

    (来源于青年报,2022423日,A04版,记者刘昕璐)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