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四五”期间是学校建设“法科一流、多科融合”学科格局,全面实现“一流政法大学”建设目标的关键时期。通过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深入开展调研论证,集思广益、广聚共识,学校编制形成由规划纲要,党的建设、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校园基本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智慧校园建设等9个子规划,以及17个学院规划组成的华东政法大学“十四五”规划体系,简称“1+9+17”规划体系。
今起,官网陆续发布子规划简要介绍,共同展望华政园美好未来,为学校成为卓越法治人才和社会治理人才培养的领航院校,为实现一流政法大学建设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德法兼修重要特色,聚焦学校内涵式发展,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坚持人才强校办学理念,以“四有”好教师为示范标杆,着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深化教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营造更加优越的从教环境,培育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基本原则:坚持党管人才、坚持育人为本、坚持人才优先、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服务至上。
二、主要思路
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引领,以优化教师队伍规模结构、提升教师队伍质量为目标,以高层次人才引育、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以改革教师评价为突破口,以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人才工作体系为制度保障,以深化编制和绩效工资改革为资源保障,以信息化建设为技术支撑,以关爱支持人才发展为校园文化基础。着力处理好五对关系:学校与学院的关系、教学科研队伍与管理服务队伍的关系、顶层设计与分步推进的关系、综合评价与单项评价的关系、发展与保障的关系。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到“十四五”期末,建设一支与一流政法大学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
五项重点目标:
(1)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水平全面提升。构建践行大学使命和上海城市精神的教师职业共同体,将专业素养与教育家情怀有机结合,形成以育人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氛围。
(2)教学科研队伍规模增长明显。为学校事业发展奠定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
(3)教师队伍结构明显优化。教师队伍核心结构指标不断优化,教师来源更加多样,人才培养模式有重大转变,育人能力和实效有显著提升。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
(4)教师队伍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在法学、政治学等一流学科形成高层次人才集群,人才优势进一步凸显。其他学科高层次人才引领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建设有新突破。
(5)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各类人员职业发展、分类评价制度持续改进,教书育人和创新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开放、更有效率,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文化环境基本形成。
四、十项主要任务和举措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
(二)扩大教学科研队伍规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质量
(三)重点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引领学科建设发展方向
(四)构建灵活多元的青年教师选聘、培养机制,确保学科后备力量优质充足
(五)选优配强用好辅导员,锻造高素质思政工作队伍
(六)优化管理服务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服务能级
(七)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将教师评价改革作为人才工作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主要着力点
(八)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九)落实两级管理,强化绩效评估,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十)推进以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为核心的人事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