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上海市关于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现场推进会精神,12月28日,我校围绕“学习贯彻”,聚焦“办实事、开新局”,在长宁校区圆桌会议室召开党组织联组学习会。校党委书记郭为禄、副校长周立志与党校办、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后勤保障党总支、信息办、档案馆等相关部门班子成员参加,共同学习会议精神,集思广益,研讨下一步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充分展现华政园的社会善治效能,为师生和市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郭为禄表示长宁校区两年建设过程,学校收获颇丰,得到社会广泛赞誉,各单位工作站位有了很大提升。上海市相关推进会能够在学校召开,是学校历史一个标志时间节点,李强书记在会上的讲话意义深远。
他围绕打造“最美校园”谈了四点体会,要把最美大学校园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大机遇。把最美大学建设摆在全市大局中来看待,摆在上海建设一流城市的全局中来看待,摆在学校建设一流政法大学的发展战略中来看待,摆在塑造学校形象、传承和引领城市文明的大学担当中来看待。要把最美大学校园建设作为传承和弘扬大学文化、城市文化的历史责任。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和卓越心,在学校管理精细化的工作实践中精心勾画、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绣出更高的品质和品位。要把最美大学校园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要抓手。系统谋划、扎实推进,提升学校管理精细化水平,坚持环境育人、人育环境,让师生有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更好展现学校治理效能。要把最美大学校园建设作为推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和依法治校的有效举措。有更高标准、更高要求,在校园管理制度化建设和智能化建设上下功夫,加快推进河东改扩建工程、文保建筑整体修缮等重大工程建设,更好展示形象、扩大影响,把开放校园打造成为展现上海软实力神韵魅力的城市名片。
管理精细化体现在每一个细微处,要在规范上做文章。从制度化管人和标准化工作着手,校内各单位须进行多元沟通。郭为禄提出下一步具体工作要求,要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科学商讨、共同推进;要建立工作任务清单,与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对表,形成工作规范;要抓紧落实长宁校区建筑空间定位,为建设最高端法治人才培养基地夯实基础。
周立志表示通过近期建设和来访接待感触颇深,能够在长宁校区召开此次推进会对学校有重大意义。在今后长宁校园标杆建设中,要在更高站位认识后期建设工作;要更加在细微处下功夫,进一步深化开放理念和开放状态,迎接新增长、新机遇,展示良好的师生和学校精神面貌;要更加做好各点位工作,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等。
与会人员围绕长宁校园整体规划、文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管理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相继畅谈下一步工作设想和建议。
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文|李馥华 图|谢之杰
附主要与会人员发言——
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虞潇浩: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要以更高政治站位认识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的高雅学府建设,要把高雅学府建设放在提升城市软实力、打造世界级滨水区的视野里谋划考虑。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要在细微处见精神,如何“绣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建立校内机制和校外机制联合“穿针引线”,规划定位建筑空间功能、建设空间数据资源库、建立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同时推进社会协同合作;二是用具体项目“绣好花”,打造法治文化博物馆、建设上海红色文化汇聚地、塑造“三全育人”品牌、完善长宁校园标识系统。
党校办主任练育强:通过近两年的建设,学校收获了社会的理解、肯定、鼓励和赞美,面对新发展机遇,我们思想观念有了很大变化、工作站位有了很大提高。市委、市府召开的现场工作会是学校校史标志性节点。学校下一步建设,要以此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要抓手,统筹谋划,扎实推进,作为战略来抓。一流政法大学,要在“高”字上下功夫,要高标准建设,有高素质的队伍、一流的管理服务,要在规范上做文章。具体工作中,要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和任务清单,尽快明确建筑功能定位,用于若干学术研究平台。
党委学工部部长陈赛金: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是智慧化,智慧化管理的前提是信息化。学生工作需要在信息化方面加强建设,解决跨层级、跨部门、跨系统的工作难题,实现学生工作的流程再造、数据赋能、共享共治,把辅导员从具体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
后勤保障党总支书记储桂节:这个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拓展了“校园开放”的内涵,校园开放注入了学校参与城市建设、城市治理的重要内涵。后勤保障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找寻差距;要坚持细致工作,在“细”上下功夫,把方向找对、目标定准、措施谋实;要坚持长效机制,在“干”上见实效。树立“多干活”“干好活”的工作理念,推进后勤保障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学校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
后勤管理处处长胡叶:精细化管理要从理解和落实两方面来看。对其理解要体现科学性,体现在顶层设计有前瞻性、整体思考有系统性、资质水平有专业性、吃透政策有规范性,合力保障“想做、能做、做得有成效”。要体现人民性,对接“双一流”发展目标,对接最美校园建设需求,助力建设人民美好生活。对其落实首先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其次健全管理制度,职责明晰、标准明确、操作规范,再次有高素质的管理队伍,逐步观念转变、专业提升、水平提高。
保卫处处长姚志华:精细化管理要以更高标准、更宽视野和更大格局开展工作。结合实际工作,精细化管理重在过程管理,需要建制度、造流程、带队伍,事事有分工、件件有落实、处处有细节、时时有耐心。未来保卫处要在校园安全和交通管理方面下功夫,切实提升人防和技防水平。
基建处处长栾军:城市管理精细化,要落实好“抓住智能化这个“牛鼻子””工作,在项目的管理和实施加强精细化、智能化的同时,着眼未来远景。立足自身工作,对各项目建设精心勾画、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在细微处见功夫。比如在文物建筑修缮工作上,坚持以敬畏之心保留老风貌、老味道,赋予新功能、新活力。要放弃贯性,不满足于平凡,勇于“绣出更高的城市品质和品位。”
资产管理处处长孙帅梅:我们要合力抓住发展契机,通过科学管理与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互联互通思维,充分传承与引领。在落实推进中,力求制度规范,有明确实施细则;注重信息化建设,相关部分协同联动;强化过程管理,采用项目负责制,要求靠前服务;及时总结复盘,科学推进工作。
档案馆馆长朱敏: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会在“解放上海第一宿营地”——华政交谊楼召开,这是对学校坚持校园全面开放、主动融入城市发展的有为举措的充分肯定,也使会议有了更深层次的历史意义。对比解放上海时期和现在,我们对待历史建筑、对待城市和人民的关系、对待城市的管理,既是一脉相承的传承发扬,也有了新时代的新要求。学校档案校史工作也要做到精细化管理,在追求精准、细致、智能化上下功夫,为打造最美的大学校园、最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学校园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