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雷经天》揭幕第七届中国校园戏剧节
https://app.guangmingdaily.cn/as/opened/n/92b96e52e67b4a888fa1aebb1dc0a7ee
【中国新闻网】《雷经天》获评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 沉浸式课程延展课堂时空
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9612678.shtml
【新民晚报】一部剧一门课一场育人实践 华政原创话剧《雷经天》启幕中国校园戏剧节
https://wap.xinmin.cn/content/32066784.html
【社会科学报】《雷经天》揭幕第七届中国校园戏剧节
http://shekebao.com.cn/detail/16/22525
【新闻晨报-周到】华东政法大学原创话剧《雷经天》亮相第七届中国校园戏剧节
https://static.zhoudaosh.com/8B5F31C6CEFB08166C2103B00E257582149220E81A231244C6BEA6E8AE4A84B4
【上海广播电台-阿基米德】《雷经天》揭幕第七届中国校园戏剧节
https://m.ajmide.com/m/branddetail?id=34140961
【上海教育】华东政法大学剧目《雷经天》揭幕第七届中国校园戏剧节
https://mp.weixin.qq.com/s/EQj3OcljgWQgoygTVSs55g
【第一教育】华政原创话剧《雷经天》成为第七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开幕大戏
https://h5.newaircloud.com/detailArticle/17714405_30597_dyjy.html?source=1
【上海松江】华政原创话剧《雷经天》亮相第七届中国校园戏剧节,获评优秀剧目
【央视-朝闻天下】深圳 24台剧目亮相第七届中国校园戏剧节
一部剧一门课一场育人实践
华政原创话剧《雷经天》启幕中国校园戏剧节
本周,第七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在深圳南山拉开帷幕,华东政法大学青春版话剧《雷经天》受邀作为开幕剧目登上了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戏剧邀请展的舞台,被获评优秀剧目。舞台上的故事引人入胜,学生们的表演酣畅淋漓,65位华政学生和30余位深圳大学学生合作演绎一段新中国法制建设之初的真实案例。情与法、罪与罚、特权与公正的激烈较量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近年申城大学校园戏剧蓬勃发展,各具特色的大师剧、校史剧等一系列优秀作品也成为育人平台。此番撑起青春版《雷经天》的几乎全是“00后”“素人”学生演员,该话剧在全国舞台首次亮相的精彩表现,也呈现了申城大学将舞台与讲台、历史与现实融合,挖掘校史精神财富丰富大学文化、传承大学精神、长效开展师生党史学习的“华政方案”。
从讲台到舞台
1937年,革命功臣黄克功在延安逼婚枪杀女青年,曾经的革命英雄沦为杀人犯,“案如何断”“刑如何量”是时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雷经天必须要做出的决断,也代表着新民主主义司法制度建立之初直面的现实。此前,华政师生走访延安,找到老院长雷经天当时一份讲述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司法实践思考的讲稿,强调公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法制精神跃然纸上,恰好回应了师生们心中对“为何学法”的初心叩问。
话剧《雷经天》就是以这份讲稿为起点的,沪上高校多位法制史学家、制作人石春轩子和编剧刘思、导演汪起正等国内优秀青年编导团队,联袂舞台美术设计胡佐、服装造型总设计徐家华等全国一线戏剧艺术家,及华政师生合力打造。5月在美琪大剧院向社会公演5场,引起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入选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选题孵化项目、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校园大师剧”专项支持项目等资助,及“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重点项目。“党史用当代视野、民族特色、中国风格的艺术语言重新拓展表达空间,与艺术的美融为一体,才更加打动人心。”制作人、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石春轩子说。
再从舞台到讲台
专业版话剧上演之后,雷经天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法治精神穿越时空落下了回响。如何能延续这段历史及戏剧张力带来的影响,在校园里继续沉淀为育人的能量?“高校育人最重要的载体是课堂,就必须从舞台再回归到讲台。”华政文伯书院院长王晓骊介绍,书院将法学、历史学、政治学、文学、艺术学等学科融合,牵头打造“《雷经天》与法治文化”沉浸式课程,成为面向华政所有学生开放。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说,课程“《雷经天》与法治文化教育”首先是一门“思政课”,将党史、法治史、校史融入其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具有强烈的价值导向。
这门课有124个学时,只占2个学分,学起来也并不轻松。学生们要参观场馆、实践调研、重读历史、研讨反思,要学习戏剧表达、体会艺术创作,还要体验劳动精神和团队协作……但是在夏季小学期首次开课的时候人气很旺,百余位学生报名选修,最终75位学生在3周里全勤完成这场高强度的,考验脑力与体力的“魔鬼训练”,也形成了青春版《雷经天》的剧组班底。
王晓骊介绍,课程还设导演组、舞台监督组、道具组、服装组、灯光音效组、新闻摄影组,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团队中找到角色,在体验中收获综合素养。本学期开学时,青春版原创话剧《雷经天》完成创排,学生们还创作了诗朗诵《致敬雷经天,永远跟党走》、琴歌舞《天平》、调研报告等衍生原创文化成果。“最令人欣喜的是孩子们的变化。有的通过这门课对法学专业有了更坚定的信念,有的在这样生动的党史学习中发现了研究兴趣,有学生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更有责任心、更有担当了。”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应培礼表示,“话剧《雷经天》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人法治建设历史,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艺术创作,演出当天正是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一周年的日子,在这个节点上登上中国校园戏剧节舞台很有意义。”
“话剧讲述中国共产党怎么在这片土地上,让传统的观念向现代的法制观念转变,呈现着社会发展的指引力。背后的内涵是非常深刻的,对今天的学生仍有感召力,触动了他们对为什么要学习法、对中国的法治社会特色再思考。”华政党委宣传部部长虞潇浩说。
在深圳的舞台上,延安黄土高原和陕甘宁高等边区法院的布景前,华政师生、雷经天及革命青年、延安百姓三组对比明显的群像一一呈现,这群“00后”大学生演绎着一个个鲜活的角色,用戏剧表达属于自己对新中国法制史精神的理解。
“听春水,已在冰封的河底涌动。第一次,把人民放在正义的天平。曾最艰难的决定,也是纯净的初心。把公平交给人民的一刻,未来就有了风景……”演出结束,沪深两地的大学生仍留在舞台,年轻的脸庞分不清汗水还是泪水,大家默契相拥,自发地唱起了原创主题曲《天平》。
(新民晚报,2021-11-19,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