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天舒 闫姗姗(华东政法大学)
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并交织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要求责任共担、风险共担,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与国际合作,推进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实践。
首先,推进实施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确保全球疫苗公平可及。
全球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能否有平等机会获取可负担的、安全有效的疫苗,是保障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关键。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应以较为优惠的合理价格,让参与国家和经济体享用广泛的、多样化的候选疫苗组合。
为确保计划的顺利部署,科学的内外监督机制、透明的公开制度必须贯彻全程,如资金受赠与使用、疫苗购入与分配等都要公布并接受监督。
其次,搭建广泛的多元主体合作机制,强化责任和使命意识。
要积极维护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抗疫合作中的领导地位,充分发挥世卫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调配医疗物资和人员的优势,并推动其内部体系改革,更多关注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与分配的均衡度。
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是多元参与、利益协调、资源整合的综合体系,各类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私人基金会等都应参与其中。要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跳出小圈子与零和博弈思维,树立大家庭与合作共赢理念。
最后,加强科技研发和利用,探索建立全球性联防联控网络。
新冠肺炎疫情的快速蔓延表明,国际社会对于疫情的监控、反应速度还不够快,全球处置疫情风险联动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战略储备能力尤其是体系化应对能力有待加强。
当然,抗疫实践也表明,诸如数字化平台、5G技术的应用,对于疫苗研发、病情检测、风险预判等具有正向作用。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深化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要不断提高科技运用能力、增加科技战略储备。
在实际操作上,相关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应当展开对发展中国家的特定技术支持与援助,帮助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便在全球范围织牢疫情防控网。
(来源于《解放日报》,2021年5月11日,09 | 思想周刊/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