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晨报-周到】《民法典》翻译有哪些难点?华政的这场研讨会专家“云答疑”
https://static.zhoudaosh.com/A4225514F71D47FD6FAE03A214A91E1BF0FCE40381E23CAB9E3C5CAB6B82016E
【东方网】聚焦《民法典》的英译与域外传播,各界专家展开“云探讨”
https://n.eastday.com/pnews/1611468230023640
【上海教育新闻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翻译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举办
http://m.shedunews.com/msite_1/con/2021-01/25/c5417.html
【东方教育时报】向世界诠释新时代中国法治!华政举办民法典翻译研讨会受关注
https://mp.weixin.qq.com/s/-h-Axuov-aGKZK2-ZQMiYw
《民法典》翻译有哪些难点?华政的这场研讨会专家“云答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了。民法典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启了“民法典时代”。《民法典》英译文也正式对外公布。
1月23日,在华东政法大学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翻译研讨会上,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黄友义围绕“法律对外翻译迎来新时代”展开。他提出,依法治国给法律翻译提出了新的要求,法律翻译重在服务多类型受众,若译文需要对外传播,则要求译者掌握和使用好国际话语体系中的通用表达。
全国人大法工委四级调研员达吉认为《民法典》翻译不仅要考虑到对外宣传的受众,更要增强文化自信。英译本会进一步根据社会以及法学界的反馈进行修改与完善。
研讨会由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主办、上海市法学会法学翻译研究会和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文本翻译、研究及数据库建设”课题组共同协办。采取云会议方式举行。
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宋丽珏副教授希望通过举办《民法典》翻译研讨会,对内能够使大家加深对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和法治建设的理解,对外能够使我们向世界更好的诠释新时代的中国法治,进一步消除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所带来的跨文化误解和误读。
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兼职教授陈明明强调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法治环境,但中国的法律外宣尚存在滞后的问题,因而中国要把握主动权,确保在第一时间发声。
他还提出法律翻译教学者应当首先掌握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法律意识以及扎实的法律基础。他建议华政外院发挥其优势,开设法律和翻译的双学位。对于法律翻译的实践,他提出译文要体现立法者意图,适应大数据时代,探索和研究计算机辅助翻译在法律翻译中扮演的角色。
全国人大法工委译审专家、复旦大学法学院高凌云教授表示,我国《民法典》正式英译文本略有滞后,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能够进一步推动法律翻译工作;同时指出法律文本英译应注重对原文理解的准确性,以及英文表达的准确性,并且认为法律翻译没有标准答案。
全国人大法工委译审专家、华东政法大学李明倩副教授指出《民法典》的英译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它既是一条重要的信息通道,也是我们向世界进行法治话语传播的平台。《民法典》翻译体现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快速发展,同时为世界了解中国的方方面面提供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