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政要闻

  • 我校发布《全球治理指数2020报告》 聚焦“全球卫生危机与全球治理”

    发稿时间:2020-12-18浏览次数:2905


    1213日,政治学研究院在上海发布《全球治理指数报告2020》。《报告》由政治学研究院与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共同完成。全球治理指数机制”“绩效”“决策”“责任四个部分和各项具体指标构成,旨在通过对全球数据的采集与测评,客观衡量和反映世界189个国家对全球治理的参与和贡献度。在此基础上,《报告》全球卫生危机与全球治理为主题,结合各国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对全球卫生治理机制的差异化态度,分析了当今全球卫生治理面临重要挑战。面对美国等一些国家对全球卫生治理机制的否认和抵制,中国充分发挥其在抗疫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在其中发挥更加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

    全球治理指数2020报告封面

    《报告》指出,当今全球治理机制面临的诸多重大挑战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有加重之势。在全球范围内,宗教极端主义、地区主义、种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等思潮进一步发展,一些甚至发展为极右翼政治运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和表态将美国国内的民粹主义和单边主义政治推向新高度,对全球治理进程造成重大冲击。巴西等一些国家也追随美国,在参与全球治理方面开始了令人忧虑的逆转向。

     从评估结果来看,今年全球各国原始得分的平均分较去年有所提高,但仍不及2016年,表明全球治理机制在近年来有所恢复,但仍未达到之前的水平。中国、美国、法国获得了最高级的A++级。这也是中国连续第三年位列全球三甲之列。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大国的评估等级没有出现显著变化。非洲、中东和中亚国家在全球治理方面的低参与度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显著改变,显示全球治理机制中的实现决策权改革等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报告》提出,在当前新冠疫情全球流行的大趋势下,全球卫生治理机制已经成为面临最大威胁的全球治理机制。近几十年来,在世卫组织和各国的协同努力下,全球卫生治理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些国家将国内应对疫情进退失据的责任转嫁给全球卫生治理机制,甚至采取了暂停缴纳世卫组织经费乃至启动退出世卫组织程序等激进手段,试图与全球卫生治理机制脱钩另起炉灶。这些行为对全球卫生治理体系及其运行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这些国家对全球卫生治理机制的否定和疏离已经对其本国的抗疫行动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报告》也指出,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大多数国家还是对以世卫组织为主导的全球卫生治理机制给予了充分的支持。中、英、法、俄等大国纷纷在联合国大会等各种场合表态支持各国合作抗疫,并在基金援助和疫苗研发等具体领域给予大力支持。《报告》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够在诸多不利因素叠加的条件下有效控制感染人数和患者死亡率,国内精准化的资源调配机制功不可没。同理,人类之所以需要通过全球治理的方式共同应对卫生领域的挑战,原因在于主权国家需要国际间的医疗资源调配和信息共享等机制弥补短期性的资源不足问题,防止并最大限度降低医疗资源挤兑和疫情蔓延等次生灾害。因此,全力支持以世界卫生组织为代表的全球卫生治理机制,是人类赢得抗疫斗争胜利的关键。


    在《报告》发布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全球治理指数的改进、指数研发的影响力、指数评价的国际比较、全球治理的理论创新和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政治学研究院院长高奇琦指出,近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特别是在全球大变局和全球治理进程遭遇挫折的背景下,中国将会在全球治理诸领域中发挥更大作用。全球治理指数的研发既要在实践意义上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提供参考,同时也要在理论意义上思考包含中国元素的全球治理理论及其背后的政治哲学。他对于各位专家的评议进行了回应,并表示将继续吸纳各位专家的建议来完善全球治理指数的研发工作,增强指数成果的科学性、权威性和理论性,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提升指数的社会影响力。

    此次发布的《报告》是自2014年以来连续发布的第七份年度报告。与以往年度报告相比,该《报告》首次引入九级评价等级机制取代原始分排名方式,抹除数据上的细微差异,更加直观地呈现各国所处档次。在此基础上,报告引入降档机制,首次对国家退群等严重威胁全球治理机制的行为作出回应。会上还发布了《2020全球治理指数国别评估专题报告》。该报告在全球治理指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及印度和巴西共七个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状况进行了国别评估。

    来源|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