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华政

  • 【媒体合辑】“普法要让人听得懂”华东政法大学在国家宪法日薪火相传

    发稿时间:2020-12-08浏览次数:565


     

    【中国新闻网】“普法要让人听得懂”华东政法大学在国家宪法日薪火相传

    http://www.sh.chinanews.com/kjjy/2020-12-04/83353.shtml

    【上观新闻】今天国家宪法日,这位普法几十年的教授说:宪法是母法,妈妈的说法老百姓才懂

    https://web.shobserver.com/wxShare/html/318305.htm

    【第一教育】“普法要让人听得懂!”华政老教授普法20年再设奖学金薪火相传

    https://h5.newaircloud.com/detailArticle/14665525_30598_dyjy.html?source=1

     

    中新网上海新闻124日电(李馥华陈静)“普法要让人听得懂。”曾被评为上海市普及法律常识先进个人的华东政法大学宪法学教授俞子清在无数个场合反复提及道,这句质朴的话语已成为俞子清的普法座右铭。作为一名34年党龄的老党员,俞子清从1983年“二五普法”到2003年退休,20年参与普法宣传百余场,对宪法宣传事业和扩大华政影响贡献卓著。

    124日国家宪法日,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圆桌会议室济济一堂,隆重举行第二届“清之韵”奖学金颁奖典礼暨国家宪法日法治宣传研讨会。去年,俞子清为推进华政宪法学和行政法学教学与研究事业的繁荣发展,更好培养宪法学和行政法学法治人才,激励优秀宪法学和行政法学学子,他和弟子们发起设立“清之韵”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硕士研究生奖学金,这是华政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在二级学科硕士点设立的奖学金,截至目前已筹集资金38万元人民币,使14名学生受益。现场,获得奖学金的刘媛同学说,“对于我们宪行专业的同学来说,这不仅是一种专业学习上的肯定,更是激励我们日后追求卓越、不断前行的动力。”

    三入华政园初心终不改

    跨入华政园转眼61年,俞子清曾经三入华政。1957年考入华政法律系,1961年毕业到上海市民政局工作,1979年华政二次复校回来教书,1993年再次离开到上海市专利管理局(现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工作,1999年再入华政做专业教师直至2003年荣退。兜兜转转,俞子清初心不改,始终都在他热爱的华政园、在他热爱的宪法行政法专业教书育人。

    俞子清的宪法宣传对象涵盖党政机关干部、大专院校师生、部队官兵、街道社区群众,从空间上也延伸至数个省市,20年来,越讲影响越大,请他的地方很多,也有课酬,但他说,“有没有车来接我、有没有报酬都无所谓,大家喜欢听,是对我的肯定和鼓励,很高兴。”他普法的积极性很高,是把宪法研究当作事业来做。

    很快,他开始向请他的人大力推荐学生去做宪法和行政法宣传,“学生比我讲得好,我要使劲推荐他们,这样我也有了接班人。”就是靠着毫无保留的“传帮带”,他培养了入选上海市委法律专家库的王月明教授,上海市人大立法专家咨询委员、华政教育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邹荣等在业界颇有声誉的学生,而这些弟子也正在孜孜不倦地将所学传递给自己的学生,承担起“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的使命责任。

    普法要动脑问题不回避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概念宏大艰深,怎么讲受众愿意听、能听好是个问题。俞子清成竹在胸,秉持“不讲大道理”的原则,二两拨千斤,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面对街道里弄以老年人居多的老百姓,他会这样开场,“听说有一次普法考试问什么是宪法,有人回答说宪法就是其他所有法律的妈妈。”底下的老百姓听得直乐,也听得明白,津津有味听完一堂课,“马克思说过宪法是法律的法律,我们都说宪法是母法,用妈妈的说法老百姓更容易理解,我需要找到他们兴趣的切入点。”俞子清用脑用心钻研怎么能更好传递宪法声音花了大功夫。

    实事求是、不回避问题是俞子清的第二个制胜法宝,他说这个法宝是宣讲成功的必要条件。“宪法就是要理直气壮地讲好,有矛盾有问题的地方不能回避,要用民主法制发展眼光看待,在普法过程中尤其要直面现实,辩证看问题。”俞子清非常认同“四个自信”,“只有自信才能理直气壮地讲我们的优越性,是否存在与已经发挥是两个问题,事物有它发展的过程,这就是邓小平同志讲过的‘当中国在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我们更有资格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俞子清就是靠着对中国法治信仰的信念,以及这两个法宝,在宪法研究和宣传道路上执着行走了40年,收获了鲜花掌声,更收获了懂法的听众。

    大中小牵手薪火永相传

    当前,中国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培育法治信仰、弘扬法治精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华政作为新中国第一批政法院校,筚路蓝缕,就是在像俞子清一样坚定秉承法治信仰的前辈手中接过接力棒,一代一代将法治精神传递给更广大的群体,为民众普法、启蒙民众信法作出法律人应有的贡献,助力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早在201610月,华东政法大学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密切对接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需求,以在青少年中传播和养成法治理念、培养法律素养为宗旨,通过政府、高校、司法部门及社会力量的深度协同,打造集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咨询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高端协同创新平台,成为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创新研究重镇。

    在构建大中小德育一体化建设背景下,为了“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心组织专家编写出版了国内首部权威青少年法治教育教师读本,包含小初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紧扣《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遵循国民教育各教学阶段规律,科学安排内容体系,旨在为大中小一体化的法治教育课程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方便教师结合法治教育国家教材有效利用。

    在中心专家和华政附中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全国首部《中学基础型课程法治元素渗透指南》于20201月出版,梳理和分析了中学语文、化学、物理等基础课程中的法治元素,提出了渗透点和渗透方式,初步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模式,为“课程法育”的普及和推广,为法治社会合格公民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悉,教育部高度重视《指南》的编写和出版工作,将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

    此外,中心还协办“上海高中生法治辩论邀请赛”、组织开展“宪法日大型普法活动”、评审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总决赛、积极参与一年一度的“宪法宣传日”活动等等,主动服务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将华政前辈传承的法治精神薪火相传给更多青少年,为法治信仰点燃一盏心灯,推动中国法治建设行稳致远。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