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政要闻

  • “阅读建筑、学习‘四史’”微视频展示活动总结会在我校举行

    发稿时间:2020-11-30浏览次数:823

    1125日下午,2020阅读建筑、学习四史’”微视频图片征集展示活动总结颁奖会在长宁校区举行,主办方为获奖单位和作者颁发了初心故事奖、环境育人奖、历史传承奖、保护修缮奖、艺术表现奖、优秀组织奖、最受师生喜爱作品奖、鼓励奖等。市教卫工作党委副巡视员、市教育工会常务副主席李蔚,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周立志,市教委发展规划处处长赵宁,上海市教育基建管理中心主任顾满锋,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社长仲立新、党委书记周烨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并向获奖单位和个人代表颁奖。我校获最佳组织奖和环境育人奖。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上海市委关于四史学习教育总体要求,学思践悟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指导,上海市教育基建管理中心与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共同主办的阅读建筑、学习四史’”微视频图片征集展示活动,自今年8月初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以来,得到了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响应,参赛作品精彩纷呈。共35所高校参加此活动,征集微视频35个,其中涉及文保(历保)建筑的微视频11个,图片273张。16个区的113所中小幼学校及4所委属学校参加此活动,征集微视频79个,其中涉及文保(历保)建筑的微视频39个,图片703张。微视频、图片以介绍各类校园建筑的历史沿革、建筑特征、使用功能、保护修缮、红色基因、强国故事、育人思想、教育理念、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等为基础,紧密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在阅读建筑中激发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热情,厚植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我校也选送了作品《春风拂面华政园》,展示了悠久的历史和优雅的校园环境。

    副校长周立志在讲话中表示长宁校区是上海现代大学之“根”“源”,也是新中国政法教育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校区有140多年的历史,前后两个70年,分别见证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的发展,见证了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大学校园建设、高等法学教育事业建设发展的一个缩影。长宁校区作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群,有文物建筑27栋。这些饱经沧桑的老建筑,历经变迁也铭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是我们重要的育人资源。正是在深厚历史积淀基础上,华政在中国法学教育史上,实现了开拓与创新,见证了中国法治的进步和发展。可以说,华政发展的每一步都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生动实践。我们要在历史中体会这样一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念,感受为人民、为祖国法治建设事业奋斗的初心,铭记好“立德树人”的使命和意义。保护并利用校园建筑是学校教育责任的重要内容,我们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原则,利用长宁校区保护建筑,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让建筑守住教育之“根”,弘扬教育之“魂”,让师生成长和教育发展成为百年建筑群“最美的风景”。


    建筑可阅读,校园宜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校园建筑是教育教学的载体,作为学校历史变迁的见证者,反映教育理念与时代风貌特征,富含人文底蕴,镌刻着学校的个性与精神象征。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市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学校拥有一百多处(栋)国家级、市级、区级文物建筑和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上海各级各类学校的建筑承载着上海教育发展的记忆,带着上海这座城市鲜明的印迹。阅读发现蕴含在校园建筑里的教育故事、教育价值和教育资源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主办方在教师博雅微信公众号、上海教育新闻网专题网页、教育建设抖音号等对阅读建筑、学习四史’”微视频作品进行了在线集中展示宣传。微视频作品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关注,并在线广泛转发传播。20余万师生在线观看了微视频作品,并纷纷为自己喜爱的作品点赞投票、热情留言谈体会感想。在全市大中小幼校园里、广大师生之中形成了一波阅读校园建筑、学习四史、爱党爱国的小高潮。

    通过这次活动,这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教育建筑更鲜活地涌入视野,为教育系统发掘了一批具有深刻内涵的教育资源,丰富了校园建筑、环境育人的形式、载体和内涵,让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实现知史爱校、知史爱党的教育目的;在全市层面,有机地把这些教育系统的历史故事串联起来,有助于教育系统党员结合实际,更有感触、更有体会地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