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2020上海国际航空法律论坛”在我校长宁校区交谊楼圆桌会议室举办。论坛由我校与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联合主办,我校国际法学院与上海国际航空仲裁院联合承办,获得了上海市长宁区虹桥临空经济园区、上海市法学会航空法研究会和荷兰莱顿大学(Leiden University)航空法与空间法国际研究中心(IIASL)的大力支持。
论坛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模式,主题为“新冠疫情下的航空法热点问题与因应”,分“新冠疫情下的国际航空法问题与应对”“新冠疫情下的国内航空法问题与应对”“域外视野:新冠疫情与欧洲航空实践”三个单元展开研讨。来自荷兰、意大利、德国、马耳他和新加坡等国的国际知名航空法学者、律师、仲裁员与业界专家,以及来自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欧洲航空法协会(EALA)、荷兰莱顿大学航空法与空间法国际研究中心、德国科隆大学航空法、空间法与网络法研究中心和马耳他大学的法律专家,与中国航空法学者、律师、仲裁员和其他业界代表共同参会研讨,取得积极反响。
开幕式由我校国际法学院院长李伟芳教授主持。我校副校长陈晶莹教授,上海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副主任马屹先生,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中国法学会航空法学研究会会长、上海市法学会航空法研究会会长郭俊秀先生和荷兰莱顿大学航空法与空间法国际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尼欧·巴星(Niall Buissing)先生分别致辞。
陈晶莹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民航业的发展造成冲击,国际航空运输遭受挑战。此次疫情对航空业冲击巨大,航空业对依法治理的需求更加迫切。在此背景下,论坛以新冠疫情下航空法热点与因应为主题,选取当前民航业热点难点问题,将为后疫情时代民用航空法律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李伟芳介绍了与会嘉宾和会议主题,在2020年这个特殊时刻,能够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论坛实属不易,希望能够继续推动航空业协同创新,祝愿各位中外专家、学者进一步建立联系、增进交流,为中外航空法研究事业添砖加瓦。
马屹指出,新冠疫情下航空业加速洗牌,希望各位线下线上航空界法律同仁借此次论坛共商因应之策,共建交流平台,共享经验智慧,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为航空产业渡过难关注入信心,为航空产业稳健发展提供先进的治理理念和坚实的法治保障。
郭俊秀指出,中国民航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民航旅客权益保护、旅客个人信息保护、承运人责任等法律问题突显,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理论界和实业界的共同努力。在疫情背景下,这次会议能够克服困难召开也显示出民航法律学者、工作者迎难而上的精神。
尼欧·巴星指出,受疫情影响,全球航空业遭受了“小范围破产”,今天论坛的相关议题密切围绕疫情下航空领域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他还特别强调了莱顿大学航空法与空间法国际研究中心跟我校的深厚友谊与国际合作,并指出航空法研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而“2020上海国际航空法律论坛”为此提供了绝佳契机。
“新冠疫情下的国际航空法问题与应对”单元由上海国际仲裁中心法律事务总监、国际商事仲裁研究中心主任姚宏敏先生主持。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副总法律顾问、新加坡国际调解中心技术专家解兴权先生对航空旅行“气泡协议”模式及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介绍,并分享了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近期的应对措施与相关立场。中国民航大学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法学博士吴建端教授认为传统的航空运输法律问题受到新冠肺炎叠加影响将变得更加复杂,在遵循国际公约基本原则下,灵活运用“标准”和“建议措施”尤为重要。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法务审计部经理陈向东先生对于新冠疫情期间调整国际航班第一入境点的法律依据进行梳理和分析,呼吁进一步加强对国际立法规则的研究,对标国际立法规范,参与国际立法活动,增强制定国际民航规则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在此基础上主动承担相应责任和义务,推进民航国际合作,推动构建民航命运共同体。我校国际法学院于丹副教授围绕国境卫生安全与航空运输便利化,指出两者冲突之根源,并结合国际航空运输流程与新冠病毒传播特点,对多边与区域的解决对策进行讨论。
“新冠疫情下的国内航空法问题与应对”单元由于丹主持。民航局消费者事务中心主任经济师、副研究员邢宏女士针对疫情下民航旅客关注的热点问题,分享了关于民航旅客权益保护的思考。国浩律师(北京)事务所合伙人金喆律师对航空旅客权益保护尤其是疫情下旅客退票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探讨。上海吉祥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法律事务处经理王延明先生认为,疫情防控与旅客信息保护的边界是值得航空业从业者关注与思考的问题,并就此分享了吉祥航空在旅客数据保护的实践经验。鸿鹄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陶臻女士围绕新冠疫情下的合同履行风险与应对这一主题,分享了违约责任的豁免和风险管理等相关内容。
“域外视野:新冠疫情与欧洲航空实践”单元由我校国际法学院郑派博士主持。荷兰莱顿大学航空法与空间法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欧洲航空法协会主席帕布罗·门德斯·德·莱昂(Pablo Mendes de Leon)教授从各国实践角度出发,讨论了新冠疫情下“关闭领空”的国际法问题。德国科隆大学航空法、空间法与网络法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安德里亚·特里马奇(Andrea Trimarchi)先生分享了对新冠疫情可能引发的承运人责任问题与欧洲实践问题的思考。知名国际学刊《航空法与空间法》(Air & Space Law)执行主编罗伯托·卡萨(Roberto Cassar)博士结合《芝加哥公约》及其多项附件中的“标准和建议措施”是否能够应对疫情期间的诸多实践问题开展法律分析、提出建议。论坛闭幕式由我校国际法学院院长李伟芳教授主持。李伟芳围绕会议主题、实践意义和未来预期致闭幕辞。
“2020上海国际航空法律论坛”立足更好地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航空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内外航空法理论界与实务界的交流与对话,围绕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亟需应对的国际与国内航空法难题做了深入研讨。论坛为来自国内外民用航空产业界、学术界和法律界等民用航空领域各界人士搭建了有效沟通与合作平台,为上海国际航空大都市的建设过程中在理论和实务方面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法律建议,构筑起坚实的法律保障,为上海更快、更好地迈进国际航空大都市的行列助力。
来源|国际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