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华政

  • 【法治日报】何勤华:华政的故事(六十二)——共和国法治建设的一个侧影

    发稿时间:2020-10-15浏览次数:488

    何勤华(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曹建明进中南海上法制课

    改革开放40年,我们迎来了法治建设的春天。在此进程中,有一件值得记录下来的大事,就是在司法部的倡议下,法学专家进中南海给中央政治局领导上法制课。而上第一课的法学家,就是时任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系主任、国际经济法专家曹建明教授。这是曹建明对中国法治建设所作出的贡献,也是全体华政人的骄傲。

    曹建明,江苏南通人,19559月出生,华政1979年第二次复校后的首届本科生。1972年高中毕业后,曾在上海市静安区饮食公司、上海市卫生局等单位工作。1979年考入华东政法学院后,曹建明创造了华政的两项历史纪录:一是从本科到研究生,40多门功课全部为优秀;二是年年都被评为上海市三好学生。1983年本科毕业后,他又考上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系国际法专业硕士研究生。1986年毕业后留校,成为一名国际法系教师。之后,曹建明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华政国际法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19861231日,被任命为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系副主任。198893日,被评为司法部部级优秀教师。1988年至1989年被公派做比利时国立根特大学法学院的访问学者。19907月至199012月又赴美国旧金山大学做访问教授。

    1994年,已是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系教授、系主任的曹建明,因中共中央政治局采纳司法部党组和部长肖扬的建议,走进了中南海,为中央政治局领导讲授法制课。他也因此成为90年代第一位走入中南海讲课的法学家。曹建明讲授的题目是“国际商贸法律制度及关贸总协定”。在这堂课上,曹建明谈了四个问题:国际商贸法律制度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国际商贸法律制度的新发展与中国的涉外经济法;关贸总协定与中国的经济法制;思考与建议。

    1995422日,华政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曹建明担任华东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1997826日,司法部党组《关于曹建明等两位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称,经部党组研究决定,任命曹建明同志为华东政法学院院长。199910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任命曹建明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之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任命曹建明为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兼国家法官学院院长。20023月起,曹建明出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正部长级)。20083月至20183月,曹建明担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20183月以后,曹建明转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法学专家进中南海,为中央政治局领导上法制课,对提升国家干部的法治意识,强化人们的法律思维,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和法律的权威,乃至自中央到地方包括每个普通民众的法律素养,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古今中外法治发展的历史来看,作为法治发展的后进国家,要追赶法治发展先进国家,必须进行顶层设计,由上到下地推进,并且持之以恒,才有可能、有希望赶上法治先进国家。中国在新时代建设现代法治国家时,就是这样。法学专家进中南海,为中央政治局领导上法制课,就是为这种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进行知识储备和积累。

    自曹建明教授给中央政治局领导上第一堂法制课以来,中央邀请法学专家进中南海上法制课已经形成了制度(198673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国华也曾进中南海给中央领导上法制课,接着,张晋藩、王厚立和江平三位教授也讲了课,但之后就停了下来,没有形成制度。直到199412月自曹建明的讲课再次启动,并形成了制度)。资料显示,从曹建明开始的每一场法制讲座的主题,都是当时国际、国内的焦点事件,或者是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其对中国法治建设的指导意义十分明显。如曹建明教授讲授的“国际商贸法律制度及关贸总协定”,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提供了知识积累。19962月,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王家福教授主讲的“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后来江泽民同志发表的即兴讲话,为次年即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以及1999年我国修改宪法,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除了曹建明和王家福教授各讲授了两次课外,进中南海给中央政治局领导讲法制课的专家还有吴建璠、王卫国、郑成思、卢松、许崇德、罗玉中、龙翼飞、周叶中、林尚立、马怀德、史际春、李昌麒、夏勇、李林、吴志攀、王利明、吴汉东、卓泽渊、梁慧星、徐显明、信春鹰、胡建淼、朱勇等。从而开创了法学家进中南海给中央政治局领导上法制课的中国当代法学和法治发展的传统。

    (来源于《法治日报》,2020929日)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