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我校2020级本科生新生报到,开启了在华政的求学生涯。
一早,校党委书记郭为禄、副校长周立志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前往报到点、宿舍看望慰问新生,并检查开学准备工作。
“希望你们在来到华政的第一天留下美好的记忆!”郭为禄亲切地与新生进行交谈,仔细询问着,“你们是哪里人啊?食堂饭菜吃得惯吗?”郭为禄在学生宿舍还添加了一位新生同学的微信,鼓励她尽快融入华政、努力学习,从华政出发,开启更好人生。
提前准备开学复课,以人为本体现关怀
在新生到来之前的9月初,正逢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又恰逢炎炎烈日高温天,全体师生克服重重困难,准时、顺利开考,保证考试工作圆满完成,为迎新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便利。
此次本科生课程考试共涉及338门课程,覆盖3个年级学生,近300门课程采取线上考试形式。考试分年级、分批次、分类进行,共涉及毕业班线下考、书院分流考、远程线上考、补缓考四个批次,“以人为本”理念贯穿考试全过程,实现了公平至上、质量为先的工作目标。我校考试工作作为先进典型,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秋季教育教学工作情况通报中被点名表扬。校长、校党委副书记叶青等校领导巡视教学工作。
暑假期间和开学初,教务处工作人员分批多次对教室的中控系统、电子班牌、音响、投影、灯光照明、时钟、电扇、课桌椅修整状况、粉笔配备等逐一进行检查和调试,以保证教学设备能够按时投入使用,保障秋季全面复学复课。
教务处制定了教材分三阶段购买和发放的实施方案,在9月13日学生报到注册日,首批发放了2018级、2019级90多个班级的教材,教材发放过程安全、井然有序、繁而不乱。9月27日、10月11日,教务处还将安排2019级分流专业学生和2020级新生教材发放工作。
从7月上旬开工到9月上旬竣工,从连续台风暴雨天到罕见持续高温天,基建处主持的松江校区学生公寓楼修缮工程,在工作期间克服了重重困难。考虑到松江校区学生宿舍年久失修,屋面和墙面渗漏水、管线老化、设施破损等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学校从2017年开始,分四期分步实施松江校区学生公寓建设主体变更(回购)修缮工程,每年一期,今年完成了最后一期。修缮总面积达37846.92平方米,6#、10#、14#、19#、20#、21#等学生公寓完成楼房单体建筑修缮、屋面翻修、室内外防水及粉刷,更新了供排水管道、卫生洁具、洗浴系统等,整修了室外部分道路,同时将一楼原架空层空间进行重新分隔装修,为学生提供活动配套用房,整个宿舍焕然一新。
常态化疫情防控,报到现场秩序井然
为营造良好迎新氛围,提供更高效而周到的报到体验,学校各部门联动,推进信息化、人性化服务。为减少聚集,学校按照安全、错时、有序的原则,分批安排本科新生完成开学报到。测温,查验健康码、身份证、录取通知书……工作人员有条不紊进行,确保新生通行顺畅。
针对今年新生家长不能入校的特殊状况,学校进行了广泛动员,许许多多学生志愿者,包括很多大一新生刚放下行李便加入到学校的迎新队伍当中,帮助新生完成报到手续。站点接送、园区导引、答疑解惑、行李搬运……迎新志愿者的身影活跃在校园各处,帮助刚刚开启独立生活的新生排忧解难。
学校还特地安排了短驳车方便新生搬运行李。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迎新短驳车内,志愿者还为新生讲述校史校情,介绍校园文化,传播华政精神的内核和底蕴,让新生“未入校园门,先知母校史”。
各学院以学院Logo标识、吉祥物等为元素,精心设计了美观实用的生活介绍册、文件夹、笔记本、钥匙扣、卡套等产品,制成学院专属特色“大礼包”,帮助“萌新”尽快熟悉华政文化,融入校园生活。有些学院还采取全程直播报到环节流程形式,让家长可以在线上及时了解孩子的报到情况。今年的家长会也改为线上举行,各项举措让家长放心。
校团委在迎新报到地富田体育馆外布置了一组富有生趣、体现华政特色的“梦想墙”,新生可在“梦想墙”上写下大学期间的青春梦想并合影留念。同时,新生将有机会获得一张梦想卡,每张梦想卡都有独一无二的编号,代表着新生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大学期间,可凭借梦想卡向团委提出“梦想申请”,学校将尽力帮忙实现。
后勤管理处为所有同学准备了一份“爱心防疫礼包”,礼包中配备了5个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体温计、校园防疫指南、学生健康教育手册、垃圾分类宣传指导手册和光盘行动宣传单等,养成新生垃圾分类、节约粮食的好习惯。为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在返校第一时间收到这份暖心礼物,后勤管理处积极准备相关防护物资,物业工作人员也加班加点分装打包。
规划布置报到场地、实行交通分流、维护现场秩序、核验扫码、体温检测......为保障各年级学生顺利返校报到,自8月30日起,保卫处工作人员的日常就是从早7点坚守到晚11点。同时,每位新生在现场获得了保卫处提供的校园安全宣传手册。开学后,学生处、保卫处也将联合开展安全教育进宿舍活动,通过线上与线下宣传相结合方式,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盗窃”“毒品预防犯罪”“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校园安全教育。
信息办用时2个月顺利完成出入校园申请(备案)的服务流程建设。截至目前,共计有9478条出入校园申请(备案)。大数据测算的背后是信息办工作人员默默的坚守与付出。同时,为配合学校疫情防控需求,信息办在主要进出口敷设光缆、覆盖无线Wi-Fi,并协助安装调试人脸识别等设备,完成可支持人脸识别、校园卡刷卡等多种认证方式,实现学生入校申请流程与大门通道系统对接,保障入校人员名单与数量精准控制,提升校园管理安全。
在新生报到现场,财务处精心设计工作流程,并请中国银行到现场办理咨询和预约开卡服务,减少学生“再跑腿”的麻烦。
精准资助,同心向前
为进一步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我校积极贯彻国家高校资助政策,结合学生实际需求,本着“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理念,在新生报到现场开设绿色通道,便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办理入学手续,确保每位本科生新生“温暖、便捷、高效”地完成入学报到。
开学前,学校发布《关于做好本科新生绿色通道排摸工作的通知》,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或受疫情、洪涝灾害影响等特殊情况的新生进行情况排摸,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公室根据排摸结果,对于摸排名单内的建档立卡、城乡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特困供养等特殊群体学生和受疫情或洪涝灾害影响较重等特殊困难学生,发放绿色通道补助1500元,于报到前一日进学生校园卡,保障学生的基本生活。
绿色通道现场设立了由资助宣传大使组成的宣讲队伍,宣讲国家资助政策,接受新生的相关咨询;同时向新生介绍了“小荔枝”资助育人主题工作室。学校正在积极筹建“活动孵化基地、政策宣传窗口、成果展示平台、文创合作空间”四位一体的主题工作室,将组建资助专员团队,开展资助政策宣传和朋辈教育,展示学校资助工作理念和成果,使“资助”更多、更好地融入“育人”工作体系。同学们纷纷和“小荔枝”卡通形象合影,并扫码关注“华东政法资助”公众号,及时了解学校资助相关资讯。
绿色通道现场还设立了勤工助学招新宣传专区,由勤工助学中心成员向新生介绍勤工助学中心的具体部门与工作并发放传单,吸引他们加入到勤助中心的大家庭中。
今年,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还特意为绿色通道的新生准备了心意满满的资助大礼包,包括“无微不至·暖心包”(消毒凝胶、抑菌竹纸等生活用品)、“一日三餐·乐食卡”(价值一百元的学校食堂餐券)、“似水年华·便捷卡”(100元超市购物券)、“政好有你·纪念卡”(100元华政纪念品商店购物券)。根据前期排摸情况和现场审核,分类精准资助,共发放礼品券142份,暖心包161份。
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来源|熊颖杰 陶颖莹 摄影|刘丹阳 张峪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