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华政

  • 【中国民航报】文物古迹上留名涂鸦何时休 专家建议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

    发稿时间:2020-09-15浏览次数:333


    损坏后600年也难以恢复的丹霞地貌,又被刻字了。

    近日,陕西榆林靖边龙洲丹霞地貌核心景区外被人为破坏,一对情侣将名字和心形符号刻在岩石上,刻字落款时间为821日。对此,景区管理部门和景区警务室已经介入调查,警方已传唤当事人并进行了约谈。网友拍摄的视频显示,除了这处新刻的文字和符号外,该景点还有多处刻划的旧伤。

    从北京八达岭长城到甘肃敦煌壁画,从浙江杭州西湖到四川峨眉山……我国大量文物、名胜古迹被游客以刻字、涂鸦、踩踏等方式损坏。而且这样的行为已经持续多年,屡禁不止。

    目前对刻字、涂鸦、踩踏等损坏文物和名胜古迹的行为进行处罚,主要依据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但上限500元的罚款力度与文物遭受的损伤程度以及修复费用相比差得太多。建议除罚款外,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让损毁者承担修复费用,以此来提升违法成本和法律威慑力。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孙煜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财经大学贸易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李秀香认为,可以参照民法典关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立法理念,对于给文物、名胜古迹造成严重损坏的行为,景区有权提起诉讼主张惩罚性赔偿。

    文物被损坏将很难恢复原貌长城作为我国首批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备受关注。就在今年,在长城城墙上刻字的新闻曾两次登上新闻热搜榜。

    324日,八达岭长城景区恢复开放首日,就有游客拿钥匙在长城城墙上刻字,并拍摄视频上传网络。据了解,刻字游客系未成年人,工作人员事后对其进行了教育。

    46日,在八达岭长城南二楼半处,一名男子在墙砖上刻字,另一名男子望风掩护,被巡逻的工作人员发现并制止。事后,公安机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对违法人员李某予以行政拘留5日并罚款200元的处罚。

    经年累月的刻划,使长城城墙变得伤痕累累,而这样的遭遇只是我国文物、名胜古迹遭破坏的一个缩影。故宫、天坛、丹霞地貌、敦煌壁画等众多文物和名胜古迹,都未能逃脱被不文明游客留名的厄运。

    游客在刻划之后事了拂衣去,被破坏的文物和名胜古迹却因此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痕。

    北京市文物局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告诉记者,无论是文物还是名胜古迹,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遭受的损伤都是不可逆的,基本上很难完全复原。

    以长城为例,无论我们用怎样的技术、花多大的代价去修复,都很难与城墙砖块的原貌一模一样,总会有痕迹和瑕疵。自然景观更是如此。正如丹霞地貌工作人员所说,丹霞地貌被破坏后,再过600年也难以恢复原貌。因为一个景观的形成,通常要经过成百上千年甚至更长时间,一旦被损坏,是很难靠人力来恢复原貌的。这位专家说。

    用惩罚性赔偿提高违法成本《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三条规定,有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孙煜华在梳理了近年来的相关新闻报道后发现,事件发生后,给予最重的处罚也就是行政拘留5日并罚款。但这样的处罚毕竟是极少数,通常情况下是以批评教育、罚款为主。事实上,大多数情况则是因为找不到游客只能不了了之。

    承载重要文化或自然价值的文物、名胜古迹,是独特的、不可再生的、难以修复的。一旦被损坏,就要花很大的代价去修复,而且还无法修复如初。孙煜华说。

    李秀香说,修复被严重损坏的文物、名胜古迹,需要花费高昂的人力、物力、财力。惩罚性赔偿旨在对主观恶意造成严重后果的侵权行为进行加重制裁,既能解决修复费用高昂的问题,也能让法律更具威慑力,从而更好地保护文物和名胜古迹。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经有了违法者承担修复自然景观费用的案例。

    20174154时许,张永明、张鹭、毛伟明三人在明知景区严禁攀爬的情况下,使用电钻、挂片、绳索等工具攀爬至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清山标志性景观巨蟒峰岩柱体顶部。在攀爬过程中,他们用铁锤将26枚膨胀螺栓钉打入石体内,给巨蟒峰造成不可修复的严重损毁。最终,其中二人获刑,并处罚金;三人连带赔偿环境资源损失费600万元。

    孙煜华建议,考虑到文物、名胜古迹高昂的修复费用,建议在修改《治安管理处罚法》时作出惩罚性赔偿的规定,加重恶意违法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提高法律的威慑力,以此来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这既是保护文物、名胜古迹的需要,也是更好落实《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需要。

    可以对损坏文物行为随手拍值得注意的是,惩罚性赔偿要顺利实施,必须先解决一个难题——损坏行为发现难。

    记者近日在登八达岭长城时发现,长城上有多名工作人员负责维护秩序。然而,与游客的数量相比,这样的人员配置并不足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刻字、涂鸦等行为。

    目前,为了应对刻字、涂鸦等行为,我们加大了巡逻力度,确实收到了一定效果。当然,难免有漏掉的情况。尤其是在人流量大的时候,我们将更多精力放在秩序维护和安全管理上,对于短时间内就能刻完字的行为很难发现。一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事实上,发现难、取证难一直是治理损坏文物、名胜古迹问题的难点。

    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认为,可以借鉴交通违法行为随手拍的做法,制定相应的举报规则,赋予公民举报的权利,用公众的力量来监督损坏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

    《公安部关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的决定》第二十三条规定,经查证属实,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违法行为照片或者视频等资料可以作为处罚的证据。

    按照上述规定,个人随手拍的资料在经过民警审核合格后,就可以作为处罚的证据。一些地方的试点也证明了这一做法的可行性。文物、名胜古迹保护也可以借鉴这一做法,以此来解决发现难、监督难的问题。乔新生说。

    (文/蒲晓磊 据《法治日报》)

    声音

    这样的表白

    暴露自身盲目与低智丹霞地貌之美,令不少人神往。其以红色砂砾岩地层构造为主,大多呈现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望去犹如玫瑰色的云彩或深红色的霞光。而它有多珍贵、多脆弱,许多人恐怕也有所耳闻。据悉,其形成以及保存时间可以跨越几千年到几个百万年不等,而一旦被破坏,游客一个脚印,恢复起来要60年。在这样一个不可再生的资源上刻字以见证爱情,无疑是最丑表白。

    然而,这样的最丑还不少。在破坏者之中,许多人并非不知自然文化遗产的珍贵,也明明白白地看到并听到了景区的警示与提醒,但依然不管不顾,想涂就涂,爱刻即刻。甚至有人翻越护栏绕道后山,也要硬闯保护区。如此暴殄天物,无怪乎有网友痛斥所谓的‘天长地久’注定将‘遗臭万年’。

    的确,这些游客不仅违法违规,更全方位暴露出自身的盲目与低智。

    一是行为上的幼稚。爱情的长久和坚贞与否,受很多因素影响,唯独没有一项是在景区瑰宝上胡涂乱刻,表演欲满满,却显得异常浅薄。

    二是法律上的无知。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个人进行破坏景观、植被、地形地貌的活动的,除了要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外,还可能面临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而我国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条规定,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是道德上的无良。包括丹霞地貌等在内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是社会公共财富,它们不仅是我们这辈人的瑰宝,还须留待子孙后代欣赏和研究。只顾放飞自我,不断突破底线,无视公共责任,这是一种怎样的文明素质?

    遗憾的是,近几年类似事件屡禁不止。面对不文明行为,这边人人喊打,那边频频发生;这边痛心疾首,那边不以为然。显然与不良游客的自私冲动相比,我们对自然和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力度还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径的处罚力度还要升级。事实证明,一味呼吁长点儿心没有用,只有打到痛处、罚出痛感,才能倒逼一些人心生敬畏,进行自我约束,脆弱的地球瑰宝才不会伤痕累累。

    (文/田闻之 据《北京晚报》)

    (来源于《中国民航报》,202094日,06 | TOP时空·新闻纵深 | by 蒲晓磊 田闻之)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