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调查组发布报告称,认定泉州“3·7”房屋坍塌事故原因是酒店违法改建
● 泉州市鲤城区常泰街道对欣佳酒店建筑物违法违规建设、改建长期未予报告和查处,属地管理责任严重缺失;在违法建设专项治理和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中不认真不负责,存在明显漏洞和严重的形式主义
● 居民楼房从图纸规划设计到业主收房入住,再到旧房定期安全普查,每一步都需要安全规范的保障,相关部门须对每一个建房、用房步骤进行安全监管
3月7日发生在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的欣佳酒店倒塌事故(以下简称泉州“3·7”房屋坍塌事故)共造成29人死亡、42人受伤。
7月14日,国务院调查组发布报告,认定事故原因是酒店违法改建。
调查报告称,建筑物由原四层违法增加夹层改建成七层,结构达到极限承载能力,并处于坍塌临界状态。事发前,酒店底层违规进行了支承钢柱加固焊接作业,钢柱失稳破坏,最终建筑物整体坍塌。
事发时,该酒店为泉州市鲤城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外来人员集中隔离健康观察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泉州“3·7”房屋坍塌事故之前,泉州市还发生过一起3人死亡14人受伤的房屋坍塌事故,福建全省为此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房屋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而泉州“3·7”房屋坍塌事故发生时,距离泉州市组织的整治专项行动结束仅仅两天。
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这体现了相关部门玩忽职守,在违法建设专项治理和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中不认真不负责,存在明显漏洞和严重的形式主义。
欣佳酒店楼体坍塌
泉州再次安全排查
3月7日19点30分左右,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常泰街道南环路的欣佳酒店发生楼体坍塌,共造成29人死亡。
该酒店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被泉州市鲤城区改造为区级医学观察点,用于隔离观察密切接触者。
3月13日,国务院泉州“3·7”房屋坍塌事故调查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要求深刻汲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突出做好当前房屋建筑安全的高压管控,立即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隔离点、集中观察点等场所房屋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3月14日,泉州开展房屋安全“百日大整治”。自即日起至2020年6月底,泉州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房屋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通过拉网式摸底排查、隐患处置,建立房屋建筑物合规、安全数据库。分类处置一批历史存量“两违”建筑,新增“两违”建筑一律拆除,坚决遏制房屋建设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擅自改变结构和使用功能等乱象。
房屋安全“百日大整治”的重点场所包括4类:一是疫情隔离观察场所;二是利用民房、旧建筑物(含厂房、公共建筑等)改造从事商场超市、文创娱乐、旅馆民宿、餐饮酒吧、群租公寓(房)、托管培训、医疗美容、幼儿园、养老托老、电商经营等经营服务的人员密集场所;三是其他存在各类重大安全隐患的场所,包括位于高压线路对建筑物安全距离范围内的房屋;四是去年全市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中排查出的尚未处置的207栋重大安全隐患房屋。
排查整治7类重点问题:一是“四无”(无审批手续、无资质设计、无资质施工、无竣工验收)建筑,特别是钢结构建筑;二是擅自改变使用功能的建筑;三是擅自改变结构和布局的建筑;四是违法改扩建(加层夹层)的建筑;五是擅自对地下空间进行开挖的建筑;六是鉴定为D级危房的建筑;七是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建筑。
记者走访事故现场
四无建筑正在拆除
4月28日,在泉州“3·7”房屋坍塌事故发生一个多月后,《法制日报》记者来到了事故现场。
眼前,整个楼房已被夷为平地,断瓦残垣散乱地堆放在一起,上面露出残破的金属窗框。在一根水泥杆的小广告牌上,可以看到红底黄字的“欣佳饭店”四个字。
《法制日报》记者走访坍塌酒店周边发现,该区域基本为二层钢结构建筑,以车行和4S店为主。为何该区域多为钢结构建筑?有媒体报道称,背后原因或与拆迁赔偿有关。若涉及拆迁,钢结构临时建筑只需赔偿建筑材料钱。此外,这些建筑大多只有土地证,没有房产证,并且多为工业用地,非商业用地。
坍塌酒店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和南安市霞美镇四黄村交界处。在该酒店斜对面,《法制日报》记者看到,有几台大型铲车正在施工,房屋已被拆除,只剩下瓦砾,破碎的水泥块上裸露着已经变形了的钢筋。
当地市民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位于该废墟上的原是四黄村一座“四无”建筑,其外观与坍塌的欣佳酒店相似。该建筑共有五层,建筑面积共5082平方米,1层为混凝土结构,为霖莹家具超市办公室和二手车销售经营店面。2至5层为钢结构,为霖莹家具超市展厅兼仓库。泉州“3·7”房屋坍塌事故发生后,南安市政府对该建筑进行了拆除。
据南安市霞美镇政府某工作人员介绍,该建筑内有大量摆设家具,且仅有1部电梯,搬迁量大。镇村两级带领搬迁公司加班加点,运送了200车家具,奋战七天七夜,终于把所有家具全部搬完。为解决家具的仓储问题,霞美镇政府还帮忙协调了2000多平方米的临时仓库。
整治行动结束两天
坍塌事故再次发生
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事实是,泉州“3·7”房屋坍塌事故距离泉州市组织的整治专项行动结束仅仅两天。
2019年2月16日,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一砖混结构自建民房发生倒塌,造成3人死亡、14人受伤。该事故被称为福州“2·16”房屋坍塌事故。
6天后,福建省住建厅、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公安厅、市场监管局、应急厅六部门制定《全省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在福建省开展为期一年的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当年3月5日,泉州市住建局、公安局、资源规划局、农业农村局、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管局、城市管理局七部门制定《全市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在泉州市开展为期一年的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法制日报》记者注意到,泉州市制定的实施方案提出,2019年5月底前,在泉州市范围内开展地毯式、拉网式房屋安全隐患大排查,彻底摸清情况、建立信息档案,同步整治、化解一批重大房屋安全隐患;2020年2月底前,基本消除重点区域房屋安全隐患。此外,要求2020年2月29日前完成整治,对有安全隐患的房屋“零容忍”。
按照实施方案所定的标准,《法制日报》记者发现,倒塌的欣佳酒店存在多条排查重点情形:建设年限长、建设标准低、失修失养,经鉴定的危房;未按规定审批、无专业设计、无专业施工、无竣工验收的房屋(含厂房);擅自加层、改扩建的房屋;生产、经营、居住功能混杂的“三合一”自建房;用于出租特别是群租牟利的自建房;擅自改变功能作为居住使用的厂房;池塘、河道、高陡边坡回填等软弱地基上的自建房。
根据2019年3月5日泉州市实行的《全市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专项行动为期一年。可在该专项行动结束后仅仅两天,3月7日,欣佳酒店轰然坍塌。
在当地市民王先生看来,如果泉州市相关部门在专项行动中能认真负责,欣佳酒店存在的无规划和施工许可等严重问题可能就会被发现,悲剧或许就可以避免。所以这场专项行动或流于形式。
调查认定失职失察
形式主义特别严重
7月14日,国务院批复泉州“3·7”房屋坍塌事故调查报告,认定此事故是一起主要因违法违规建设、改建和加固施工导致建筑物坍塌的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调查报告称,欣佳酒店实际控制人杨金锵无视国家有关城乡规划、建设、安全生产以及行政许可等法律法规,违法违规建设施工,弄虚作假骗取行政许可,安全生产责任长期不落实。相关工程质量检测、建筑设计、消防检测、装饰设计等中介服务机构违规承接业务,出具虚假报告,制作虚假材料帮助事故企业通过行政审批。
调查报告认定: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没有认真履行建筑主管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对欣佳酒店建筑物等长期存在的违法建设行为没有制止和查处,组织开展违法建设整治、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打非治违”工作不力,严重失职失察。
福建省、泉州市国土规划部门,泉州市、鲤城区城市管理部门、公安部门、消防机构履行监管职责不到位、执法不严格,行政审批把关失守,并对泉州市新星机电工贸公司、欣佳酒店违法建设、弄虚作假骗取行政许可等违法违规行为未及时发现查处。
泉州市鲤城区常泰街道对欣佳酒店建筑物违法违规建设、改建长期未予报告和查处,属地管理责任严重缺失;在违法建设专项治理和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中不认真不负责,存在明显漏洞和严重的形式主义。
鲤城区超越权限研究出台并实施特殊情况建房政策,违规审批同意建设欣佳酒店建筑物等大量违法建设项目;在治理违法建设历次重大专项行动中工作不负责任,放任大量违法建筑长期存在;在设置集中隔离健康观察点时忽视房屋建筑质量安全,草率决策。
违规改造监管缺失
楼房坍塌频频发生
实际上,类似泉州“3·7”房屋坍塌事故在全国多地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多是非法建设、违规改造、监管缺失等人为因素所导致。
2019年4月29日,江西省吉安市一房屋在装修期间发生坍塌,造成2人死亡。经初步调查,事故原因系装修方在无资质,施工无图纸、无方案、无安全保障措施的情况下,擅自违规装修,严重破坏房屋主体结构,导致房屋坍塌。
2019年5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一酒吧发生屋顶坍塌事故,造成6人死亡、87人受伤。经调查,事故原因系酒吧业主违规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钢结构设计、施工资质的个人,施工图也未经审查合格,造成屋面严重超出钢结构体系极限承载力,最终造成屋顶坍塌。
2019年7月8日,湖北省武汉市一酒店发生坍塌,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879万元。经调查,事故系施工人员使用电镐进行地面瓷砖拆除,拆墙行为改变了房屋的结构受力体系,导致房屋发生局部坍塌。
华东政法大学房地产政策法律研究所所长杨勤法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根据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一般性建筑的耐久年限为50年至100年。我国目前每年新建建筑量大,但多数建筑的耐久年限却只能持续25年至30年。在房屋建筑过程中,还可能存在楼房开发工程商偷工减料、一些自建房私自加高楼层或进行破坏性装修等现象,同样会导致房屋施工质量差。
“居民楼房从图纸规划设计到业主收房入住,再到旧房定期安全普查,每一步都需要安全规范的保障,相关部门须对每一个建房、用房步骤进行安全监管。”杨勤法说,“近年来楼房坍塌事故频繁发生,恰恰说明一些部门对房屋监管工作没有做到位,很多时候的检查都是在搞形式主义。”
(来源于《法制日报》,2020-07-16 ,本报记者王阳,见习记者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