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首届法治热点事件与舆情分析论坛暨华政“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法舆系统”上线仪式在我校长宁校区圆桌会议室举行。论坛由我校、上海市法治研究会联合主办,上海里格律师事务所协办,“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承办。
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罗培新,上海市法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施凯,上海市司法局普法处处长张婷婷,上海政法学院研究生部主任赵俊,上海高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树森,上海市立法研究所副所长王娟,上海市法治研究会秘书长王奕蓉,上海市人大代表、金源方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金缨,上海市政协委员、里格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安翊青,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淏,我校副校长陈晶莹、经济法学院院长钱玉林、传播学院院长范玉吉、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易益典、《法学》副主编于改之、“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常务副主任童潇及“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全体教职工参加研讨会。会议由“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副主任王勇主持。
陈晶莹代表学校欢迎领导专家出席会议并见证“法舆系统”上线。她指出,2019年发生了许多对中国法治进程影响深远的事件,通过分析具有重大法治影响力的事件来观察中国法治发展的社会现实状况,进而把握中国法治发展的具体路径,揭示中国法治发展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会上发布了“2019中国法治事件热榜”。该榜单由“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新闻、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法治事件数据进行了采集与分析,并邀请20多位全国知名法学教授、专家研讨投票,最终根据法治事件的网络热度及专家评选结果确定。榜单包括“2019法治事件热榜总榜”及2019法治事件热榜“企业财经篇”、“法律法规篇”、“违法犯罪篇”和“社会民生篇”。
罗培新、陈晶莹对总榜单进行了揭晓和点评。上海“最严垃圾分类措施”;华为将起诉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西安奔驰利之星被罚款100万;新证券法四审获通过;香港建制派推动订立《禁蒙面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通过:禁止威胁医护人员安全等法治热点事件入选2019年法治事件热榜总榜。
钱玉林、范玉吉、易益典、于改之分别揭晓和点评了2019法治事件热榜企业财经篇、法律法规篇、社会民生篇、违法犯罪篇。
童潇发布了《中国法治热点事件分析报告(2019)》。该报告基于2019年影响力较大的419起法治事件,综合采用网络数据采集技术和内容分析方法,对当前涉法网络舆情的现状、特征及传播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报告指出,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地区网民对法治热点事件关注度较高;社会民生类事件更受网民关注;违法犯罪事件易形成法治热点;需要解决的大部分法治热点事件已经得到解决;因为言行争议引发的舆情持续时间较长;文字+图片是法治热点事件的主要传播方式;5.7%的法治热点事件在传播中出现舆论反转现象;几乎所有法治热点事件在传播过程中都出现了意见领袖。
罗培新、施凯、金缨、安翊青为“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 “法舆系统”点击上线。
“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助理研究员李静博士对“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法舆系统”的建设情况进行介绍。该系统主要由“法舆新闻页”和“法舆大屏”两大模块组成。通过“法舆新闻页”可实现“一张网页览新闻”,通过头条归集,实时推送及时了解当前发生法治类重要信息及舆论热点;通过“法舆大屏页”可以“一页屏幕观走向”,进一步在信息归集基础上,分析当前全国法治类信息的走势、情感属性、信息来源、传播热区、讨论热词、热门博主等深层信息。
与会专家对2019法治事件热榜进行了点评。大家认为,2019热榜事件涉及立法、公民权利、法律意识、扫黑除恶等重要的法治因素,关涉中国当下法治建设的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表现出了中国法治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反映了社情民意,也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同时热榜事件也反映出国家机关及公民在立法、司法、执法、守法方面的关切,通过榜单和数据分析能够精准地找到作为公民个体或者企业个体的法律盲点。
专家认为,热点事件对现阶段和今后中国法治建设及公共行为都会产生深远影响。榜单揭示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和进步,也揭示了公众对解决教育不公平、司法“保护伞”、医疗伤害等破坏法治现象的期待。专家认为,法治不是抽象平谈叙事,而是具象具体的,一个案例对社会的法治教育常胜过一沓文件,同时法治热点事件已推进或正在推进中国立法和规范不断完善进步,一个个鲜活真实的法治事件启示我们,只有不断推进法治建设,才能成就法治中国。
来源|“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