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勤华(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1979年第二次复校:艰苦创业,“帐篷精神”(一)
说起华政1979年第二次复校,离不开一位功臣,即复校后长期担任华政教务处领导的宪法学学科带头人孔令望。据孔令望老师回忆:1979年2月3日,孔老师和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袁成瑞(1963年华政第一次复校后担任华政副院长)等,在上海衡山宾馆参加市理论务虚会议,当时会议的小组长是上海市社联秘书长徐盼秋(原华东政法学院教务长)。2月5日,徐盼秋和袁成瑞接到上海市高院院长关子展电话,说中央政法委准备恢复华东政法学院,请徐盼秋和袁成瑞物色两位同志,去北京参加复校工作会议,并带去复校的预算。徐盼秋和袁成瑞商量后,决定让孔令望老师前去参加。
此时,离北京会议召开(2月9日报到)已不足3天,孔老师匆匆赶回复旦,请图书馆、医务室、体育教研室、印刷厂等部门的熟人,提供3000学生规模的大学所需要的设备及经费数据。又到刚刚复校才半年的上海财经学院领导宗士诚那里,请他提供上海财经学院复办时的各项经费数据。然后再到华政校园内,调查占据校园的单位及园内居民户数等情况。至2月8日拟好了复校预算,会合当时在上海市高级法院工作的夏吉先(原华政刑法学教师)一起赴京开会。
北京的复校工作会议于1979年2月10日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行政厅召开(此时,司法部虽然已经恢复,但尚未办公)。参加会议的有北京、西南、华东、西北四所政法学院的代表(中南政法学院要晚至1985年才复校)。会议由司法行政厅厅长沈兰村主持。
此时,西南政法学院已经复办了,她于1978年秋天招收了第一批学生;北京和西北两所高校和华东一样,也是人员流散,校园被占。但他们都没有被正式宣布撤销过。而华东政法学院最惨,两次被撤销,第一次是被1958年的极左派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下令撤销,第二次是被1972年的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四人帮”核心成员张春桥下令撤销,教职员工全部被扫地出门,图书资料全部散失了,校园被多个单位占用:上海市卫生学校、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分校、上海市图书馆库房(苏州河西)、普陀区卫生学校,以及上海市果品公司、蔬菜公司、水上派出所、水文站(占用苏州河东部分校园)。孔令望、夏吉先两位老师汇报后,在座的所有领导和老师均叹惜不已。
北京的复校工作会议,除评估复校预算费用外,重点讨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教育部向国务院作的“关于恢复四所政法学院的请示报告”文稿。孔令望老师等人提出了在报告中要写上校址、教师归队等内容,以为复校提供中央文件的根据。会议结束后,孔令望和夏吉先两位老师马上回到上海,在市高级法院召开的北京复校工作会议情况汇报会上,向与会领导汇报了北京会议情况。
主持汇报会议的上海市高院院长关子展,在听取汇报后,宣布了上海市委的决定,成立华东政法学院复校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有关子展、徐盼秋、曹漫之、袁成瑞和潘念之5人,关子展任组长。
北京的动作也很迅速,准备恢复四所政法学院的工作会议刚刚结束,1979年2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教育部向国务院作“关于恢复华东政法学院的请示报告”([79]法司字第30号)就下达了。内中称:按照党中央[1978]32号文件中“关于恢复政法院系、培养司法人才”的指示,经征得中共上海市委同意,拟恢复华东政法学院。据长期担任华政校办主任的华信江回忆,上述四部门的请示报告,曾得到了华国锋、邓小平、李先念、徐向前、纪登奎、余秋里、陈锡联、耿飚、王震、谷牧、康世恩、陈慕华、王任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画圈同意(笔者后来查到了这份文件的复印件,上面显示在领导人里面,只有陈永贵的名字上没有画圈。不知是陈永贵不同意,还是没有读到这份文件,抑或是他忘记画圈了)。该请示报告的具体意见如下:
1.恢复华东政法学院,负责培养华东地区各省、市的政法干部。学制为四年,在校生规模逐步发展到2000人。今年开始招生(1981年9月9日,司法部发文,将华政招生人数增加确定为3000人规模)。
2.该院原有教师,分散在复旦大学等大专院校或机关,拟予以调回。并考虑从政法业务机关中选调一部分适宜做教学工作的干部,充实师资力量。
3.华东政法学院招生,按绝密专业录取,以保证学生质量。
4.华东政法学院实行最高人民法院和上海市双重领导,以最高人民法院为主。
5.华东政法学院的校址,仍然放在原校址,即上海
(来源于《法制日报》,2020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