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蔚 陆梓华)暑假就要到了,一年一度的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的中国好作业公益活动今天启动,此项活动已是第6年入选上海市未成年人暑期活动推荐项目。今年的暑假好作业秉持丰富学生暑假生活、推进素质教育的宗旨。专家们鸡娃(网络词:意为给孩子‘打鸡血’)思路更开阔,18位导师及其团队给出的题目涵盖实践、人文、科技、艺术四大类。
实践类作业
在上午的好作业发布现场,出题者畅谈了对青少年暑期生活的希望。上海市跳水协会秘书长史美琴和世界冠军吴敏霞联合为同学们出了一道题:记录一段自己参与运动、遭遇挑战、战胜挫折、收获成长的过程,并讲述运动对意志力的磨练是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发挥作用的。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以《民法典》在我身边为题,希望青少年学会运用法律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宋依璇给出的作业是:请你探寻一下上海的红色文化源头,制作成一张图文并茂的寻访小报。
上海临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张勇,邀请同学们畅想2035年的临港新片区,并用绘画或文字的形式把它描绘出来。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贾杨的题目是:暗香浮动月黄昏——做一个创意中药香囊。他希望同学们既要学习、传承传统文化,又要展现出自己的创造力。
人文类作业
数万医护人员从全国各地奔赴武汉,人们称之为逆行者。逆是一种非常态,但有时候我们就需要逆行,有时候还需要有逆向思维。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朱刚请同学们诵读一首包含逆元素的古诗词并给予解读。
东方医院国际救援团队布置的题目是:《方舱记忆》读后感。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感悟方舱精神。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方笑一布置的作业是:请你讲述一个古诗词给予你精神力量的故事,且它曾在你的生活中真实发生过。
科技类作业
新冠病毒从哪儿来?这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出的题目。她表示,这项作业并非严格的科学探究,问题的探索是开放式的,同学们可以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广开思路。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布置的作业是:如何实现将一张纸连续对折八次。他认为这项技术对于太空科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折叠降落伞、太阳能电池板等。
上海市天文学会秘书长汤海明布置的作业是:请同学们观测月亮并记录月相规律。
艺术类作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沪剧代表性传承人马莉莉出的题目是:沪语我来赛——讲沪语故事、唱沪语儿歌、诵沪语古诗。
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作家吴斐儿布置的作业是:上海的小报童和鸡毛信,希望同学们在生动、有趣、感人的沪语情境中,体会从前弄堂里的孩子们的欢笑与泪水。
(来源于《新民晚报》,2020年6月23日,A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