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政要闻

  • 我校举行“新冠疫情索赔事件应对”研讨会

    发稿时间:2020-06-24浏览次数:575

    日前,“新冠疫情索赔事件应对”研讨会在长宁校区召开。会议由我校主办,“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承办。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罗培新、我校党委书记郭为禄、副校长陈晶莹等出席论坛。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上海市政协、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国浩律师事务所等上海高校、科研机构和法律实务部门的近20位嘉宾参会。研讨会还吸引了来自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和实务部门的近百位观众线上参与。“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常务副主任童潇主持会议。

    周汉民作了“从两大国际事件看法理应对的精准性辨析”主旨演讲。他从中美两国关系的历史现实背景、全球针对新冠病毒的共识谈起,以湖广铁路债券案与中国复关谈判两大国际事件为重要参照,主要从方法论角度指出当前我们应该认真研读美国参众两院提出的涉华法案,深入研究美国相关的诉讼,做到对法案词语进行精准辨识。同时他指出要关注新冠疫情索赔诉讼与疫情之间的相关性,要加强国际交流,形成广泛共识,做好人的工作,从而扎实做好应对工作。

    罗培新认为,当前大国力量的博弈应从力量的逻辑,走向逻辑的力量,要靠法律的说理和论证。他提出,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基于法理、融于事理和情理的外交方式应是倡导和践行的最佳路径。同时,他指出当前中国法律人才的培养教育要有统筹战略规划,高校要承担基础研究、细分领域研究工作,政府要给高校提供支撑,以此积极构建高校和政府智库结合型研究模式。

    郭为禄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厘清纷繁复杂政治现象背后的法律曲直,有效应对国外借由新冠疫情针对中国不断提出的各类索赔事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他提出华政作为专门的法律院校,华政人有责任和使命对当下这一重大问题展开研讨,从法律视角提供理性思路对策。他期待与会专家学者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态度,以科学专业的精神发表真知灼见,形成研究成果。

    童潇简要介绍了会议背景和目的,旨在广泛听取法律专家学者意见,完善法律数据分析研究,为我国应对新冠疫情索赔事件贡献智慧和力量。“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副主任王勇教授代表平台详细介绍了“新冠疫情索赔事件应对”初步分析报告。报告研究了美国国内已有的16起针对中国提起的索赔案件,特别是对原被告情况、诉讼请求、诉讼理由等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会议围绕“美国对华索赔事件分析”和“外国对华索赔的法律应对”两个议题进行研讨。我校国际法学院王虎华教授主持“美国对华索赔事件分析”研讨议题,并对国家主权豁免、有限豁免等进行了深入法理分析,提出疫情当前,中国应对策略应该灵活多样。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院长王国华教授认为,程序上,美国法院起诉中国有违主权豁免,向其他机构提起诉讼难获支持;实体上,诉讼不符合一个国家承担责任需要满足的可归因性、过错性和违法性等要件。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合伙人黄宁宁律师认为新冠疫情索赔事件应对需要分步骤进行。他指出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包括能力培养和市场培养两个方面,此外,重视和发挥律师的作用也非常迫切。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室主任王海峰研究员将美国对中国的起诉,分为美国官方、美国民间、国际组织三个层面,针对不同的起诉,我国应细化分析其违法性并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华东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彭德雷副教授从美国对华索赔诉讼案件的事实、管辖权、美国的《外国主权豁免法》、被告的资格、适用法律、美国的最新立法动态等方面发表了观点。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院长张庆麟教授对议题作了发言点评。他梳理了目前国际法学者在主权豁免和国家责任方面的研究现状,认为美国实质性地突破主权豁免虽有难度,但不排除美国会采取单边立法和单边制裁等方法。复旦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力教授主持“外国对华索赔的法律应对”议题。她指出美国国内诉讼和国际裁判机构诉讼在司法管辖、法律适用和法律程序方面均不同,应对策略也应区别对待。

    陈晶莹提出,应加快制定中国的《外国国家豁免法》,进行有效反制。她认为除用好“主权豁免”利器与做好外交释明外,还要借鉴国际立法与实践经验,加强中国国内立法,并对立法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提出了立法建议。

    国际法学院副院长杜涛教授指出,中国目前亟需专业的涉外法律人才。他认为应对外国对华索赔诉讼,既要讲究法律技巧,也要培养和发现优秀的研究美国法的专门人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冯军教授认为,从大背景来看,这次疫情总体来说属于不可抗力。从具体应对方案来看,中国在做好法律应对的同时,必须考虑要综合运用政治、外交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同济大学法学院高旭军教授认为国内诉讼可能演变成国际冲突。在当前“中美脱钩”的背景下,“非法索赔”本质上是政治问题,中国在应对疫情时要尽量到西方的主流媒体上说法释理。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上海市法学会国际法研究会会长龚柏华从应对研究方法方面对第二个议题进行了评议,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他认为研究要聚焦具体案例、分清受众、细化程序和实体、兼顾前瞻实战性等。

    陈晶莹在总结会议时强调,研讨会不仅聚焦具体案例分析,也有应对技巧和策略分析;不仅有研究方法论分析,更有对加快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共识;不仅重视基础研究、也关注前瞻性、战略性研究。她表示,沪上法律专家学者,未来将继续深化合作,加强协同研究。

    “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作为学校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窗口之一,自疫情发生后,在学校支持下,保持着对国内外疫情形势的高度关注和跟踪研究。平台将汇总专家意见,完善分析报告,为形成中国坚定有力并足够有效的对策贡献力量。

    来源|“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