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政要闻

  • 王迁教授主讲本学期 “法治中国”课程第五讲

    发稿时间:2020-06-16浏览次数:491

        614日晚,中国版权协会副理事长、全国优秀教师、我校王迁教授通过腾讯会议主讲本学期“法治中国”课程第五讲“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课程由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主持工作)赵庆寺教授主持。


        王迁讲解了三部分内容。在“知识产权的本质”部分,王迁通过乔丹与中国乔丹体育用品公司的纠纷和“蜡笔小新案”,阐释了知识产权的作用,即知识产权使权利人可以阻止他人未经许可以特定方式利用特定成果。同时,结合“艳照门”事件,王迁强调,知识产权人能否自行利用其成果取决于是否违法和侵犯他人权利。结合“思科诉华为案”,王迁指出,知识产权是商业竞争的重要手段,既可以保护自己,也可以阻击对手。他结合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和中国对外收取与支付的知识产权使用费情况,介绍了原始创新的知识产权与改进创新的知识产权。王迁强调,改进创新成果的使用受制于原始创新的专利,因此需要加大基础研究力度,促进更多的原始创新。

        在“为什么需要知识产权”部分,王迁以音著协收费为切入点,通过讲述不同音乐人的故事,强调音乐创作巅峰有限,对音乐著作权的保护,既有利于保障创作人的生活,又可以对年轻一代起到良好示范作用,促进音乐创作的繁荣。以电影《我不是药神》为切入点,阐释了药品专利权的重要性。王迁指出,没有专利保护,企业就会失去创新动力,进而影响到未来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同时王迁认为,在保护药品专利的同时,政府也有责任提供医疗保障。

        在“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创新对象”部分,王迁重点对作品进行了讲解。以作为创作手段的拍摄和作为复制手段的拍摄为例,结合视觉中国事件,王迁强调作品是对思想感情的独创性表达,作品要符合两个方面的要求。首先是“独”,要求独立创作、源于本人;其次是“创”,要求完成过程具有智力创作空间,成果能反映作者独特个性。

        为对接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我校立足学校办学特色,依托优势学科,整合优秀师资,专门开设“法治中国”品牌课程,主要聚焦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国法治实践等核心内容,旨在坚持立德树人目标,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的培育与提升,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