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华政

  • 【文汇报】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

    发稿时间:2020-06-11浏览次数:179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彰显中华民族精气神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昨天下午,这一愿望终于化为现实——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这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保障民事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民法典。上海市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民商法学科负责人金可可教授如是评价,民法典的问世,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一个典字透出与众不同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一个典字,透出它的与众不同。这个‘典’字,体现了民法典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很高的地位。金可可认为,与普通法律相比,民法典的特点在于其完备性、体系性和稳定性。

    民法典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完备性。金可可介绍,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民法典,是一部关乎全局的基础性法律。缴纳物业费、处理离婚纠纷、签订合同、开办公司……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都能从中找到依据。可以说,它将民事法律生活的基本规则都囊括其中,实实在在地为人们提供全时段全方位的保护。

    体系性,是民法典的第二个显着特点。金可可认为,7编加附则、84章、1260个条文,民法典在体量上完全能够承载一个典字。不仅如此,它还拥有自己的体系、篇章、结构和逻辑。第三个特点,就是稳定性。保持民事法律制度的连续性、稳定性,也是我国民法典编纂过程中一个基本原则。他说,纳入民法典的条款,都是经过实践证明切实有效、可以长期适用的惯常规则,可以预见,它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我们的法律生活和司法实务。

    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方案

    民法典是人民权利的法律宝典。金可可认为,民法典的问世,将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护各类民事主体合法权益,推进民事领域国家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发挥重要作用、提供有力保障。

    他指出,民法典确认各种民事权益的种类、范围与归属,以法律行为制度为核心建构市场经济的基本交易秩序,为人们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基本行为规范,切实关注并回应现实经济生活的需求,堪称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的同时,民法典也将为有效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法典为公权力行为提供界限与指引,有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进而提升国际竞争力。金可可说,可以预见,民法典的落地实施,不仅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也将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来源:《文汇报》,2020-5-29,第06版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