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华政

  • 【团结报】立足中国实际 回应时代需求

    发稿时间:2020-05-29浏览次数:199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有一项重要议程备受关注,就是审议民法典草案。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立法任务。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

    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草案,由民法总则与各分编草案合体而来,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及附则,共1200多个条文,覆盖一个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民法典出台后,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等相关法律将被替代。

    我们正处于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日益增长,民法典草案如何回应时代变化和人民诉求?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们如何参与了民法典的立法工作?记者就此采访了数位全国人大代表中的民主党派成员。


    反映时代变化 回应人民诉求

    民法典草案吸收了我国长期以来的民事活动经验,是新时代民事法律实践的理性总结,是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数十年的制度提炼,回应了社会主义市场活动和社会治理的重要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四川省委会副主委、四川大学法学教授里赞表示。

    里赞举例说,长期以来,我国民间借贷问题突出,高利放贷屡禁不止,由此引发不少刑事案件。此次民法典明确禁止高利放贷,更改草案二次审议稿中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一款。

    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组织部部长叶赞平也认为,民法典草案充分吸纳了改革开放以来民法学术研究和实务经验成果,已经相当成熟,赞成提交大会表决通过。其中有些条款可以在今后进一步积累实践经验基础上修订完善。

    在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江西省委会委员、江西友达律师事务所主任冯帆看来,民法典草案特别注重解决老百姓普遍关心的生活中的难题。

    比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业主大会成立难、物业公共维修资金使用难等问题,民法典草案进一步完善了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明确政府有关部门、居委会应当对设立业主大会和选举业委会给予指导和协助,同时适当降低了业主共同决定事项的表决门槛,并增加规定紧急情况下使用维修资金的特别程序。

    再如,现在冲动、轻率离婚的现象增多,为了保护家庭关系稳定,民法典草案规定了提交离婚登记申请后三十日的离婚冷静期。针对离婚诉讼中出现的久调不判问题也增加规定。

    换句话说,民法典施行后,夫妻冲动、轻率离婚现象应当会有减少,但是感情确已破裂且无法挽回的夫妻想要离婚则不用像以前一样经历‘持久战’。冯帆解释道。


    强化人格保护 让生活更有尊严

    从保障公众私生活安宁权,到构筑个人信息安全防火墙;从全面建立反性骚扰制度防线,到及时应对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对人格权的挑战……民法典草案一大亮点是加强人格权立法,使其独立成编。

    对个人权利的尊重和保护是一切民事法律关系的价值归属,民法典草案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彰显了21世纪信息社会背景下人格权保护的特殊价值。代表们普遍认为,这是民法典立法的重大创新,有助于强化对人格的全面保护,让人民生活更有尊严。

    据里赞介绍,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陆续兴起了人格权理论和法律制度,并将其作为现代民法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极少将其上升到民法单独一编的高度。

    里赞认为,草案将人格权独立成编不仅体现了我们对西方民法理论的吸收和借鉴,也体现出我们对于人的关注、对于人格权的保护,在法典编纂的意义上已经超越了诸多西方发达国家,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重视人、重视人权的重要体现,是我国民法典的一大特色,是民法理论的一大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上海市委会副主委、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陈晶莹说,从表面上看,人格权独立成编只是一种体例编排上的差异;但细细品读就能发现,这意味着我国法律对公民人格利益的充分尊重,将对人的尊严的保护,提升到了一个全新高度。

    陈晶莹认为,我国的民法典草案将人身权利置于财产权利之前作为民事权利之首,体现了先人后物的立法精神,以及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积极参与立法 倾听人民心声

    2018年8月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几个分编草案多次进行审议和修改完善,形成民法典草案并提交本次大会审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人张业遂介绍说,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可见立法参与之广泛。

    民法典的编撰过程充分尊重了民意,尊重了人民群众、人民代表的意见。全国人大代表、民革贵州省委会副主委、贵州财经大学西部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黄东兵由衷感慨道。他多次参与民法典草案的征求意见和讨论,同时也搜集了群众对民法典草案相关内容的意见,比如领养法等,及时向全国人大法工委反映。

    作为曾经的法律工作者,叶赞平一直非常关注民法典的编撰工作。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民法典草案进行了六次审议,我作为全国人大监察司法委员会委员,列席参加了这六次审议,提出了审议意见。一些修改意见在现在的草案里得到体现。

    民法典草案发布后,冯帆仔细研读并和同事们一起对草案逐条分析、讨论,将其中的重点或有争议的问题归纳整理,形出初步修改意见;再收集律师、法官、检察官等专业人士的意见、建议,同时开展在线调研,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形成近三万字的修改建议提交给全国人大,其中有的建议得到采纳。

    代表们普遍表示,民法典编撰过程倾听人民心声,是一部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提出完善建议 期待颁布实施

    民法典的编撰为我国法典编撰工作探索和积累了很好的成功经验。在审议和学习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叶赞平告诉记者,他结合长期从事的行政法实务工作,根据我国行政法律体系建设的成果,在这次大会上提出了关于编撰《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行政法典》的建议。

    在本次审议中,叶赞平还专门针对物权编关于农村产权制度提出了意见,建议民法典为农村经营制度和产权制度改革留下空间,为乡村振兴实践探索提供的法律支持。

    要更加重视法典的立足点是人民。民法典是面向人民的基本法律,它不是为法官或法学家所写,而是为所有国人所写,它立足我们的现实生活,参与我们的民事活动,书写我们的民事权利和义务。里赞说。他认为,民法典应当是深入浅出的,不仅要为人所知,更要被人理解,使法典文字真正活跃在民事实践之中。

    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会主委郭乃硕,结合多年来参与立法协商及法律实务工作经验,对民法典草案物权编所有权章节中的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和用益物权章节中的居住权部分内容条款提出了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法律委员会主任、北京信利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阎建国在审议时也提出多条建议,比如扩大民事公益诉讼的范围,增加侵权公民个人信息、食品药品侵权等领域的法律条文,为此类公益诉讼提供实体法上的依据。

    谈及接下来的工作,黄东兵认为,各级政府和法律部门积极有效地执行好相关法律,做好普法教育,才能让民法典真正起到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的作用,共同推进中国法治文明的进程。

    我很期待民法典的正式颁布、施行,并坚信这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民法典,必将使国家治理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制度优势向国家治理效能的不断转化,也将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全国人大代表、民进湖北省委会主委周洪宇吐露心声。

    (来源:《团结报》,2020-5-26,第01版)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