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华政

  • 【法治日报】赵智勇:波塔利斯——《法国民法典》之父

    发稿时间:2020-05-20浏览次数:821


    赵智勇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文明史研究院)

     

    波塔利斯,全名让·埃蒂安·玛丽-波塔利斯,1746年4月1日出生于法国瓦尔省博塞市一个法律人世家,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著名律师、法学家、法哲学家,于1803年跻身于法兰西学院院士行列,1805年被授勋荣誉勋位团大十字骑士勋位。不过这些光环都不如民法典之父这一个头衔能够彰显他对法国法学,乃至世界法学作出的巨大贡献。

    波塔利斯:法律和正义的侍者

    波塔利斯在16岁的时候进入了艾克斯法学院学习法律,与教授教会法的父亲有所不同,他对罗马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认为法律是为社会服务的工具,并受此指引而寻求真理,19岁时成为了一名律师。波塔利斯的律师才华并不需要等待时间的发酵。年轻的他不仅在辩护中采用一种小清新的模式来对抗沉闷的八股模式,而且对于守旧律师们固守传统的行径还敢于直面的回击:是律师团体需要改变自己的举止,而不是我!。正是这种推陈出新的精神和符合时代潮流的行为使他备受众人的关注。不过真正让波塔利斯名声鹊起的还是一些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诉讼,其中最著名的便是1770年至1778年间不拉什伯爵诉博马舍(《费加罗婚礼》的作者)案和1782年至1783年米拉波伯爵夫人诉米拉波伯爵离婚案。

    波塔利斯不仅是个法律务实者,他对法学的执着和思考还体现在其文笔之中。1770年,他的《法国新教徒婚姻合法性考察》一书得到了76岁高龄的伏尔泰的赞赏和亲自注释。大革命前夕的1788年,他的《至司法部长的一封信》和《对1788年5月8日国王赦令公证审查》表达了自己对司法改革的看法和对赦令不符合法治精神的批判。当然,最重要成就还是他1801年8月起草的《民法典草案说明》。该草案不仅体现着对法典主要原则的导向,而其关于民法典精神系统的法哲学阐述在法律史上的地位空前绝后,以至难有其他类似文献能出其右。该草案得到拿破仑的青睐,波塔利斯还因此被拿破仑称赞为最具说服力的演说家。

    1807年8月25日,在民法典颁布三年后,波塔利斯在巴黎与世长辞。31日,其棺椁便被安置在法国先贤祠中以供世人瞻仰,这充分表达了法国人民对波塔利斯的敬意和对民法典的尊重。

    虽然拿破仑曾说,真正能为后人所记住的是我的法典。不过在构架拿破仑对于民法典的伟绩之时,波塔利斯与其他编纂者也厥功至伟。他们的许多立法思想和价值在历经两个多世纪的风雨后,如今依旧光彩夺目,值得我们深思。

    波塔利斯:法典智慧的哲人

    波塔利斯在《民法典草案说明》充分展示了其关于民法典的哲学思想。用中国人民大学民法教授石佳友的话来概括:波塔利斯通过《民法典草案说明》对法典精神起到了统一和高屋建瓴的构建。

    什么是民法典?它是调解和确定属于同一国家内的人与人之间利益、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法律集合。草案中波塔利斯对民法典的描述深含着几代法学家和统治者的夙愿。伏尔泰曾讽刺道:在法国旅行需要像更换马匹一样更换法律。19世纪之前,由于等级制度,行会的存在和地方对习惯法的坚持,法国不曾出现一部统一的民法典。波塔利斯是集大成者,把统一全国私法作为法典的伟大成就,并最终取得了辉煌。《民法典》第1条规定公布的法律在法国全境内实施,法律统一的原则终结了封建法律的地域性和分散性。

    其实波塔利斯的这席话还反应出他对民法的一个更深层态度,甚至可以与儒家弘扬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相媲美。试想,一部法典如果切实能够协调个人、家庭和社会关系的矛盾,那么国家自然稳固发展,社会自然安康。波塔利斯这种从私人利益出发,不建立一部纯粹的私法,而是最终服务大众利益的法哲学观,是民法典经久不衰的源泉,奠定了法国民法乃至法国法的基础。为此,法国著名民法学家卡尔博尼尔称赞民法典是法国的公民宪法。

    无知的时代,法律曾被亵渎;启蒙的时代,法律又太激进。波塔利斯的又一席话展示了他对待民法典理性化的哲理态度:尊重传统,避免过度,谦卑立法。波塔利斯的这种法学修为是其人生的缩影。虽然波塔利斯完全接受的是旧制度时代的教育,但是其骨子里却具有革新精神。不过他的革命价值政治倾向是温和与保守的,这使得他在大革命那个行径偏颇的年代饱受流亡之苦。但也因此,波塔利斯不可能对立法进行革命性和颠覆性的改革。

    波塔利斯认为人类更换统治者要比更换法律容易的多,所以他心中的民法典不可能是与旧法律完全的决裂,必然是成文法和习惯法的折中的作品,只有那些不合时宜的陋习才没有保留的必要。尊重优良传统之时,波塔利斯还提出法为人而立,而非人为法而生的看法。法律固然需要与时俱进,融入时代的新价值,但是这种革新决不能激进,只有在不革新会引发更糟的情况才可。如此,波塔利斯以宗教自由为缘,阐述不同宗教对待婚姻的看法,坚持在民法典中引入离婚制度;对于绝对所有权,那是《人权宣言》第17条在民法典中的升华,干干净净的清除了封建财产权力。

    波塔利斯所处的时代风貌虽与当今迥异,但是其体现在《法国民法典》中的法学和哲学思想历经两个多世纪的风雨依旧光彩夺目,可以带给我们良多启迪。这对我们如火如荼的法典化事业是十分宝贵的财富。


    来源:法制日报 2020年5月13日 第10版)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