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华政

  • 【法治日报】何勤华:法律史的宽度——历史、文学与艺术

    发稿时间:2020-05-19浏览次数:389


    何勤华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文明史研究院教授)


    《法律帝国的崛起:罗马人的法律智慧》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黄美玲撰写、北京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一部通识教育作品。该书通过罗马法历史中18个重要的法律故事,从罗马建城到优士丁尼编典、延续近13个世纪的罗马法史娓娓道来。书中的每个故事都配有精美的插画和丰富的文学文献,既有宏观的历史视野又有微观的细节情感,既包含文学作品的思想气质又不乏法律逻辑的理性思考。无论是对于法律学者,还是历史和文学爱好者,都值得一读。

    历史在左,文学在右,是作者提出的罗马法史研究范式,也是本书的第一个闪光点。法律史从来就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独立学科,而是一门纵观古今、横贯中西、会通文史哲、包容性极强的开放性科学。法律与历史、文学和艺术一样,来自实践的智慧,都是生活的记载和表达方式。一项完整的法律史研究,必须以历史文本和实物文献作为出发点,但实际上也离不开合理的文学想象和严谨的法律论证。作者很好地利用了法律与历史、文学与艺术之间的共通性,不仅在取材上突破了法律史研究囿于文本专研的局限性,而且通过珍贵的历史资料和丰富的艺术作品增加了作品的直观性和思想性。小到钱币瓦罐大到绘画雕塑,从古罗马诗歌到现代文学小说,作者带领我们穿梭于西方法律史的博物馆长廊中,如数家珍地给我们介绍着罗马史的每一个重要的法律事件,各种素材拿捏得游刃有余,充分展现了其良好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知识储备。

    眼里有画,脑中有法,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罗马法史,本书的方法论意义也值得我们关注。法律的研究必须回归到历史中汲取养分,而历史的比照又离不开中西文化的交相辉映。无论是学术作品还是文学作品,是否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并获得认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表达方式。作者以故事为载体讲述罗马法史,既有法律作品应该具有的学术性和思想性,又拥有文学作品和历史作品的趣味性和通俗性,其中穿插的艺术作品更是使人身临其境,展现了法律史的张力和宽度,从而使得这本书的读者群不仅限于法律专业的研究者和爱好者。

    每个学者都有自己理解、解释以及重述法律史的方式,整个研究群体视角的宽度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法律史研究的被认可度和未来走向。法律史的研究,绝不仅仅只是文本,它可以拥有文学的浪漫情怀,也可以饱含艺术的热情感性,这与法律的思辨性和历史的厚重感并不冲突。《法律帝国的崛起:罗马人的法律智慧》就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作者以一种崭新的罗马法史叙事方式,或者说一种理想的法律史解读方式,让我们感受到了罗马法史这一西方法律文明源头的魅力与价值。这本书讲述的是罗马人的法律智慧,但同时也是作者历史视野、文学功底和艺术修养等综合素质的体现,更是中国当代外国法律史年轻学者气质的流露。

    (来源:《法制日报》 2020-05-12)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