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华政

  • 【法制日报】徐震宇:格拉西安——中世纪教会法的集大成者

    发稿时间:2020-05-15浏览次数:547

     

      徐震宇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文明史研究院研究员)

     

    《教会法汇要》被认为是教会法古典时期的巅峰,将原先未成体系的教会法规范组织成了一部系统的汇编。并且,这位编纂者格拉西安(Gratian)并非简单收拢,而是构建起了一种法学,开创了一个传统。有学者认为《教会法汇要》对于西方法学基础的奠定有极大的功绩。

    但是,对于这位作者,我们却知之甚少。我们甚至不知道这位作者的全名。1913年版的《天主教百科全书》给格拉西安加上了约翰的名字,但并未提供证据。2003年版的《新天主教百科全书》干脆删除了《教会法汇要》作者的条目。

    按照各种各样的传闻,格拉西安是博洛尼亚大学的教师;是一名修士,可能属于嘉玛道修会(Camaldolese),也有人说是本笃会;他可能出生在意大利北部的托斯卡纳地区,齐乌西(Chiusi)或是费库莱(Ficulle);他的出生年月不详,可能死于1159年;他还有可能担任过主教,作为教宗特使参与司法工作;他可能在1140年或1151年前后完成了《教会法汇要》的编纂工作;有人认为教宗亚历山大三世是他的学生……然而,以上关于这位教会法之父的信息,大部分难以证实。

    那么,关于这位伟大的教会法学家,我们知道什么呢?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格拉西安编纂了《教会法汇要》,至少是主要的部分。他的编纂工作发生于十二世纪30-50年代。这个时期,正是后来中世纪史学家所说的十二世纪文艺复兴期间。

    文艺复兴是指十四到十七世纪发生的文化运动,后来影响到欧洲社会的各个层面。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崇尚理性和人性的解放,给中世纪打上了黑暗的标签。但现代史学家发现,中世纪并非如此不堪,例如在十二世纪前后,就发生了明显的文化复兴现象。其中,法学的复兴也是标志之一。当然,法学的复兴是从罗马法开始的。十一世纪末到十二世纪,随着《国法大全》的重新发现,罗马法的研究和教学大为兴盛。相比之下,在此之前的教会法就显得零散,也没有属于自己的法学理论。但是,在法学复兴的大背景下,格拉西安着手厘清和构建起了教会法体系。从他自己选择的岐异之调和书名就可以看出,他的目的乃是要改变此前教会法岐异丛生、不成体系的状况。

    因此,我们有很好的理由相信,格拉西安是一位严谨的学者,具备很高的罗马法和哲学及神学素养。有一个传统的说法表示格拉西安是神学家隆巴德(Peter Lombard)以及教会史学家康梅斯特(Peter Comestor)的兄弟。这个亲属关系固然很难令人相信,但教会传统的将这三位并列,并指出他们分别是教会法、神学和经院历史之父,仍然表明了在十二世纪文艺复兴期间教会学术的重大进展。

    其次,格拉西安极有可能出身修道院,后来在博洛尼亚教授法学课程。在十二世纪之前,欧洲的学术中心是修道院。修士们在其中远离尘世,也保存、抄写书籍。有许多十二世纪的资料指出格拉西安属于嘉玛道修会。该会的修道生活相当严格,标志性的警语是记得你将死去(Memento mori)。这种节制和敬虔的生活令格拉西安投身于教会法学的研究工作,也使这种对学术的热情成为了后世法学家群体的标志。

    另一方面,十二世纪不仅发生了学术复兴,也建立起了新的机构,学术研究的中心从修道院转向大学。博洛尼亚大学是法学复兴的直接结果,被称为大学之母。在1119年,它获得了学术之城博洛尼亚(Bononia docta)的称号,成为后来许多大学模仿的对象。在博洛尼亚,法学研究是最为兴盛的。从《教会法汇要》的内容来看,包含职事(ministeria)、事务(negotia)和圣事(sacramenta)三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主要是基础理论,而第二部分则有36个案例(Causa),每个案例包括若干问题(Question)。这个安排显然是为教学设计的,学生们将先接受理论学习,然后以案例操练。非常有可能的是,格拉西安是一位十分称职的教师,他很好地结合了教学和撰述。他为教学编制了《教会法汇要》,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扩充。事实上,无论是作者本人还是当时的学者,都没有把《教会法汇要》当作封闭的作品,而是一份开放、不断增加和修正的着作。

    第三,格拉西安保持了私人的身份。格拉西安的个人信息难以确定的原因之一,是他并未担任过重要职务,因此史学家们没有在史料中发现他参与当时教会重大事务的线索和证据。他把精力奉献给了学术工作,也为后世的法学家群体树立了榜样。后来为《教会法汇要》作注释的学者形成了一个被称为教令法学家或注释家的群体,其中最早的一批很可能是格拉西安的学生。《教会法汇要》在很长时间内也并非教廷认定的官方法律汇编,而是以权威法学着作的形式流传并不断获得认可。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发现,私人法学家的影响逐渐向教会高层扩散。反过来看,正是在越来越多的法学家担任教廷高层职务之后,才出现了格拉西安曾任主教的传说。教宗亚历山大三世是很出色的法学家,传说他是格拉西安的学生。当时,学生的称号经常表示向作者学习,并不意味着师徒关系。但至少,因着《教会法汇要》所奠定和激发的教会法学发展,使得法学日益进入教会的实践。

    格拉西安是一位伟大的法学家,他的工作不断受到后人的称赞。

    但丁在十四世纪创作《神曲》时,就把他置于天堂之中:在我右边的是我的弟兄和导师,科隆的阿尔伯特,我,是托马斯·阿奎那。那一位,有光芒从他的微笑发出来的,是格拉西安,他为世俗和教会法庭所作的贡献令天堂喜悦。

    稿件来源法制日报法学院 2020-05-06 10版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