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华政

  • 【解放日报】张坤:坚持市场导向推动产业扶贫

    发稿时间:2020-04-15浏览次数:245

    张坤(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上海第九批援藏干部)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推动扶贫产业发展,是造血式扶贫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贫困地区全面小康的重要出路。近年来,相关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投入资金,出台了各种政策来推动扶贫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此同时,扶贫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例如,有的只管投入不管运营,修建了大量基础设施却长期闲置;有的持续投入多年,却没有什么产出,或者投入产出不成正比;有的扶贫产品不符合消费者需求,难以得到市场认可;有的将产品完全寄望于对口支援省市及企业的采购,缺乏长远的产业发展思路。个中原因林林总总,关键因素在于推动扶贫产业发展时缺乏市场化思维。

    面对种种硬骨头,需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扶贫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必须坚持市场导向。

    第一,推进扶贫产业要素市场化配置。

    按照市场要求配置要素资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在推动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发展时,也必须坚持这一原则。在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贫困地区有国家和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援,有的地方要素资源特别是资本要素并不是特别缺乏,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要素资源配置到哪里才最有效率。

    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优势产业。贫困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发展滞后,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自身的产业优势。另一方面,要牢牢抓住市场需求,集中要素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壮大特色经济。

    同时,要主动融入相关产业链。将重点产业的产业链进一步拉长做细,提升附加值;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强化与其他省份在产业链上的协同发展,做好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性、配套性支撑。

    此外,要注重打造产业集群。特别是在园区开发中,应围绕打造产业集群开展招商引资,深化园区内企业的分工和协作,形成区域发展的有力增长极。

    第二,完善扶贫产业政策支持。

    脱贫攻坚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推动,产业政策必须更加具有针对性。现实中,有些地方政府支持扶贫产业发展的政策比较简单。比如,以借款形式支持产业发展,按照银行利率甚至低于银行利率,将扶贫资金直接借给企业。这种做法既无法激发被支持企业的发展积极性,还扭曲了公平竞争的市场,扶贫资金也面临难以回收的巨大风险。

    建议设立扶贫产业引导基金,由政府出资并吸引有关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社会资本等联合参与,以股权或债券等方式投资或资助扶贫产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同时,市场手段的核心是供求不同主体的平等参与、公开竞争,产业政策作用的手段和方式也需体现竞争性。要以平等参与为条件,以互相竞争为关键环节,通过市场而不是政府来选择,促进行业内部有效竞争。

    第三,推动扶贫企业发展转型。

    市场讲究价值思维、竞争思维和客户思维。但在一些贫困地区,有的企业对政府有很强的依赖性,企业的发展往往附属于政府项目,或者满足于做政府的项目公司;有的企业对客户需求理解不深、产品形式单一,不符合市场需要和消费者习惯;有的企业产品区域特点过于鲜明,难以让外地消费者接受。

    要积极引导相关企业按照市场化导向进行改革赋能、转型升级。一方面,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导向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做大做强主业;建立以效益指标为核心的市场化考核体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大盘活现有资产,激发企业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牢固树立竞争思维、客户思维,深入思考我的客户是谁、我的客户需要什么、我能为客户做什么,把握好力度、速度和节奏,赢得竞争主动位势。

    此外,还应积极借力信息化的快车道,抓住网红经济等机遇,实现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的提质增效。

    第四,加快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营商环境。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吸引力、竞争力,更是创造力、驱动力。要推动产业扶贫,必须营造符合市场需求、主动服务企业的营商环境。

    在一些贫困地区,不仅产业发展落后,而且营商环境也不尽如人意。比如,有的地方政府缺乏诚信,出台的政策比较随意,招商引资经常翻烧饼不认账;有的市场监管部门办事效率较低,企业变更注册登记常常一个月办不下来,不仅不实行一次性告知,还可能今天让你先改这些内容,明天再来可能还会有新的;有的工作人员缺乏服务意识,随意设置障碍,刁难企业办事人员,等等。

    区域竞争的核心是制度的竞争。一个地区的发展,既需要硬件要素,也需要软件要素。这个软件要素就是制度环境、营商环境。推动扶贫产业发展,必须按照市场化要求优化营商环境。其中,政府部门必须依法办事。这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把职能转变作为改革的核心、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真正把该放的权彻底放出去、该减的事项坚决减下来、该清的障碍加快清除掉,让市场主体轻装上阵,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总之,打赢脱贫攻坚战,攻克深度贫困难题,实现稳定脱贫,必须高度重视产业扶贫。没有产业,没有经济上的稳定后续来源,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脱贫。产业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关键是坚持市场导向,确保贫困地区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来源于《解放日报》,202044日,10版)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