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要加油学习、加油奋斗,有志者奋斗无悔。”马昕在“云课堂”勉励我校学生。
正值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4月15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援鄂医疗队总指挥、副院长马昕受邀为我校师生上了一堂特殊的在线课程。以“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为主题,华山医院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通过超星泛雅学习平台和学习通APP播放,当日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访问量达10403次。
本次在线报告会是我校积极落实上海市政府2020年春季开学准备工作会议精神,提前策划组织的一场线上爱国主义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和开学准备教育活动。校党委书记郭为禄强调要积极做好开学准备工作,认真研究落实师生返校、春季开学等工作方案,牵头做好校园管控、学生家长精准通知、校内教学、教师保障、境外师生安全等工作,提振师生精气神。校内相关职能部门严密执行,加强校内协同合作,做好开学各项准备工作。
在线课堂上,马昕结合纪实图片和短视频,详细讲述了华山医院医护人员大年除夕夜出征武汉、建设武昌方舱医院、接管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精心治疗危重症患者的一线抗疫故事,分享了点滴细节和切身感悟。马昕表示,短时间内全国四万两千六百多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16座方舱医院快速建起;武汉市三天完成1059余万人口的排查工作;在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地方政府的管理协调下,仙桃市相关企业加班加点一天生产2.8万套防护服,解决医护人员防疫物资后顾之忧……都有力证明了我们国家强大的动员和执行能力,全国人民和各行各业齐心协力、共度难关,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同时,马昕认真聆听并回答了我校学子关心的各种问题,建议广大师生继续响应政府号召,减少聚集,必要外出时戴好口罩,对于无症状感染者不要恐慌。“感动”“永远铭记”成为不少学子最直观的感受,国际金融法律学院张怡凡说:“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我们人民的守护神,是他们不辞辛苦的奋斗才换来了我们后方安逸”。在抗击疫情中,学生感受到了祖国的速度和强大,感受到了举国上下的齐心协力。不少学生表示要以援鄂医疗队队员为榜样,心系党和国家,不畏困苦、迎难而上,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传播学院刘凌宇说:“作为青年一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有理想、学本领、敢担当,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品质,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出征】
小年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教授成为第一位前往武汉支援的上海医生。次日除夕晚,包括4位华山医院医护人员在内的上海52家医院136人在虹桥机场集结前往武汉。大年初四,上海再派148名医护人员奔赴武汉。
2月3日晚9点多,华山医院接到国家卫健委紧急通知,征集了所有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连同移动医院的6辆大型车辆整装待发。次日,救援车辆直接开赴武汉,同时所有医护人员坐上了火车。马昕回忆,在始发站只有两节车厢是有人的,华山医院医疗队和东方医院医疗队队员怀着复杂而悲壮的心情一路向西。火车一路停靠了很多地方,苏州、无锡、南京、合肥,每一站都没有乘客下车,只有来自各地的医疗队队员一个个上车,一路抵达空荡荡的武汉火车站。抵汉的那一刻,城市的街道空无一人,也没有车;但是街道旁的住宅楼里灯火辉煌,无数人期盼着医疗队的帮助。
【武昌方舱医院里的临时党支部】
抵达武汉次日,华山医院队员接到任务要在洪山体育馆参与建设武昌方舱医院。4支国家队、15家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援单位为此日夜奋斗。王辰院士最早提出要用最快的速度、最小的社会成本达到迅速大幅度扩大收治容量的目的。
从开始设计到全部建成只花了29个小时,方舱医院里安置了各式各样的百家被、百家床,可以说这是集结了全社会力量的结果。9个多小时的准备,华山医院团队开始接收首批患者。尽管内心有些忐忑,但医技组组长杨敏婕、护理组组长卫尹带着队员冲在了最前面。在遇到情绪崩溃的患者时,医护人员也勇敢地搀扶病人给予安慰。当天晚上华山医院召开了首次工作会议,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冲在最前线。
刚刚投入使用的方舱医院有不少不完善的地方,早期入住的患者存在一些误解。马昕带领医护人员进仓交流,发挥党员积极作用,不断安抚患者、治疗患者,慢慢获取患者的理解。国家卫健委医管中心主任王健在接受采访时说:“武汉方舱医院,里面有武昌医院、湘雅二院,有中国医大一处院,大家知道这个消息以后,迅速在病友中间传开,说这不是政府管我们,而是政府派了全中国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来管我们。”
同时,华山医院把党支部建立在患者中间,患者和医生共同形成一个临时党支部,鼓励患者自我管理,党员患者带头示范,弘扬正能量。随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后勤保障不断改善,各种规章制度相继完善,治疗效果日见成效。2月11日第一批患者康复出舱,2月29日方舱医院由三个舱合并成两个,3月1日合并成了一个。3月10日方舱医院休舱,最后一名警察患者出院,出门时他敬了标准的警礼,所有医护人员都十分感动。华山医院接管的武昌方舱医院,最早开舱、最晚休舱,累计收治1124个病人,实现了患者零回头、医护零感染,这为阻断疫情蔓延发挥了重要作用。
【接管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2月8日,华山医院先期215人的医疗队整建制接管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监护室。作为17支国家医疗队中唯一的一支危重症团队,华山医院在12小时内完成了将康复医学科病房改建为重症监护室的工作。第一个晚上大量病人很快将重症监护室塞满了。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曾经的军人,呼吸科主任李圣青带头进入污染区,每一位党员、队员都纷纷表决心,冲在第一线。
2月13日,马昕通过监视器发现一名患者经过抢救无效去世了,但几名医生站在病房里一动不动。马昕马上通过对讲机要求医生赶紧出来,进行下一名患者的抢救。医生出来了,隔着玻璃墙——这是病房内外进行沟通的地方,用笔在纸上写着“对不起”。出来以后,这位医生放声大哭,他说每个患者身后都是一个家庭。前期困难不少,但很快医护人员稳住阵脚,分工到组、责任到人,专家们一起针对性地分析病人病情,制定最优治疗方案,17支医疗队整合在一起共同努力。通过精细化管理,死亡人数逐渐下降,3月20日第一位ECMO病人顺利出院,这是武汉第一位ECMO撤机成功康复的案例。
“但愿世间人无病,宁可架上药生尘。”马昕说这是很多医护人员的心声。在抗疫过程中,医护人员同患者结下了深厚友谊,不少患者和家属通过微信发送感谢信,给了他们莫大的信心和动力。倾全国之力支援武汉,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仅华山医院就先后派出4批300余人的医疗队。马昕记得当时他担心华山医院不断派出医生,可能会运转不下去。国家卫健委焦雅辉局长说:“现在国家防疫形势非常严峻,武汉这边形势更加严峻,全国需要支援武汉。如果华山医院真要关门了,可能这段时间也只能关门了。”
【乐观的心态】
在武汉的某一天,马昕突然发现自己发烧了,就赶紧回房间自我隔离,大量喝水、吃药,将自己捂得严严实实,并强迫自己睡觉。后来陆陆续续,不少医护人员都出现了一些发烧感冒症状。回想起来,这是因为当时高强度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导致的身体表现。困难一直不少,2月15日武汉下雪,但为了减少病毒扩散风险,值班室里没有空调。刚开始吃饭也比较简单,肉和蔬菜都相对缺乏,物资箱子、凳子、石头往往就是医护人员的餐桌,医生们不停地强迫自己多吃点,几乎每个人都减重了好几斤。后来,物资越来越丰富,吃的也越来越好了。
同时,马昕和队员相互交流,做了不少心理辅导,队员都表现出了乐观态度。在方舱医院,防护服上没有口袋,无法放置剪刀等小工具,有护士用纱布、输液袋做了一个个背带小包,还画上逼真的奢侈品商标,苦中作乐。
马昕经常找机会给大家过个简单的生日,鼓励大家。医护人员想念家的时候,也会写信给孩子,不少医护人员把孩子的名字写在了防护服上寄托思念。杨敏婕医生的儿子在家中录了视频,说他天天把妈妈的护肤霜带在身边,想妈妈的时候就把护肤霜打开闻一闻,里面有妈妈的味道。马昕特别提到,不少华山医院医生的子女是我校学生,他们在家中用自己的行动默默支持着前线抗疫工作。
在武汉,不少队员火线入党。医护人员奋斗在第一线,来自国内外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大量物资源源不断送到医院。武汉的爱心企业和市民也给医护人员送去热干面、汤圆和莲藕排骨汤。
从初到武汉时的空无一人,到3月底医护人员在过十字路口时开始排队,在医护人员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武汉这个城市也在慢慢恢复生机。
3月31日华山医院援鄂医疗队离开武汉,隔离期一过,他们会马上回到自己的岗位。马昕说他们时刻准备着,这支队伍召必回、战必胜。在上海,他们依旧会奔赴前线,责无旁货与疫情抗争到底。
【学子感悟】
传播学院刘凌宇:一句“但愿世间人无病,宁可架上药生尘”道出了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心声。一声令下、社会动员,更是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作为青年一代的大学生,我们更要有理想、学本领、敢担当,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品质,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国际法学院唐小刚:华山医院的白衣天使们作为最美逆行者,以勇挑重担、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为国家健康事业作出了极大贡献,他们堪称时代楷模和英雄。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毫无疑问,以华山医院援鄂医疗队为代表的最美逆行者们,给我们作出了鲜明示范。作为新时代的四有青年,我们应立足于当下,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好知识积累,技能储备,避免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
国际法学院郭奕含:疫情面前,中国速度、中国规模和中国效率无不令人惊叹。作为中国新时代的青年人,我是否有能力在国家的危难时刻作出自己的贡献?怎样才能将自我价值投入到中国新时代的伟大建设中去?我的答案是以援鄂医疗队队员为榜样,心系党国家,在自己的学业中不畏困苦、迎难而上,刻苦磨炼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曹雨晴:为了这次抗疫而努力的人们并不一定都在我们视野范围内。在看不到的地方,更多的人在默默付出,有的人在不断研发疫苗,有的人在加班加点制造保障医务人员安全的防护服……有的人贡献在我们想不到的地方,但是正是因为每一行的人都在尽自己的力量共同渡过难关,“共抗疫情,爱国力行”,越是危难时刻,民族的团结和无私奉献才显得格外重要。
国际金融法律学院张怡凡:我看到了许多感动的画面。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是我们人民的守护神,是他们不辞辛苦的奋斗才换来了我们后方的安逸,我们应当把高歌的声音献给他们。
传播学院吴基祥:我们要铭记和感恩在此次疫情中所有作出贡献的医护人员,以及援鄂志愿者和积极配合的广大民众。我们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应当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懂得感恩与回报。今日他人为保我们生命安全而奋斗,明日我将不负血汗为他人幸福而拼搏。
马克思主义学院周玉文:今天的抗“疫”成果是他们牺牲时间、精力和体力换来的,他们是新时代最美的战士。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抗“疫”成果,要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安心在家不出门,同时提高辨别虚假网络信息的能力,不信谣不传谣。
马克思主义学院吴梦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全国一线的战士们奋力前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让我们看到了疫情之下的希望与阳光,也让我们所有人都相信,这样的中国一定能够取得胜利。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在疫情面前,减少出门,勤洗手做好个人卫生就是目前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