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华政

  • 【上海法治报】线上招聘、云服务、云求职……这个毕业求职季,他们“云”上见

    发稿时间:2020-04-01浏览次数:217

    数据显示,2020届上海高校毕业生预计总量为19.3万人,比去年增加0.3万。疫情之下,当求职季遭遇疫情,如何通过搭建起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助力学生从“象牙塔”顺利走向“江湖”,是社会及众多学校思索及努力的一个方向。

    辅导员变身主播带“岗”送“工作”、利用“云服务”及时提供最新就业信息及心理知识……记者发现,各高校都在积极采取对策,有针对性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辅导。而“线上招聘”等利用网络开展的求职招聘方式,作为新生事物,在潜移默化中,也逐渐从不被看好到受到用人单位及学生的肯定。

    辅导员变“主播”

    为毕业生“送岗上门”

    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辅导员周洋通过线上的方式,为所带班级学生讲授“简历制作技巧”;上海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就业辅导员张皓月,现身上海高校明星辅导员精心打造的战“疫”系列微课,从“把握机会、主动出击”“认清形势、主动求变”“坚定信心,主动练功”三个层次,为毕业生就业把脉支招……近日,上海师范大学的辅导员们纷纷将全身心“扑”在了网络上,变身就业主播,这是为何?

    原来,这是上海师范大学打好稳就业“组合拳”的方式。当求职季遭遇疫情,上海师范大学在积极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通过空中宣讲会、线上就业指导、精准就业援助等举措为毕业生们提供就业帮助。

    全校毕业班辅导员们针对不同毕业生群体的需求,精心策划,开启“云辅导”模式。目前,热门行业求职、研究生面试攻略、公务员备考、出国留学辅导、创新创业指导等“微课程”已新鲜出炉,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还有辅导员积极与学生们联系,针对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人一策”。有十余年工作经验的商学院研究生辅导员王虹就是如此。疫情发生后,王虹敏锐觉察到,部分企业可能会减少用工招聘,毕业生暂时不能实习,就业竞争也可能更加激烈。于是,王虹一方面运用大数据排摸所带专业的研究生毕业生就业情况,掌握目前尚未落实实习单位的毕业生动态,努力为他们提供“一人一策”跟踪服务。另一方面,王虹主动对接学科负责人和研究生导师,挖掘教职工和校友资源,为毕业生提供或发布就业信息80条。

    美术学院辅导员高文则鼓励求职焦虑的学生主动出击,主动向用人单位秀出自己的艺术作品和独特优势。同时利用学院微信公众号“线上求职”专栏,为毕业生量身定制求职推文。目前已累计发布毕业生求职推荐帖18篇,推荐毕业生36人。

    “有辅导员老师的精细指导加持,我对自己参加云招聘更有信心了。”上海师范大学16级汽车服务工程(中德合作)专业大四学生苏行告诉记者,除了自己关注各类线上招聘活动之余,也不断收到学校就业中心推送的岗位信息和线上求职辅导,让自己信心满满。

    “云服务”缓解就业心理恐慌

    收到有效问卷1539份,对于毕业生“疫情期间迫切关注的就业相关问题”,依次为“疫情下用人单位的招聘动态”(61.34%)、“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影响”(59.26%)、“在家期间线上求职准备的注意事项与应对技巧”(33.14%)、“时间管理”(29.04%)、“疫情下如何斩获OFFER(在线面试礼仪、电话面试礼仪)”(28.72%)……这是华东理工大学为加强疫情影响的分析研判,分别面向用人单位和应届毕业生所开展的一份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调研。通过问卷,记者发现,除了大部分毕业生担心就业难之外,还更担心获取不到第一手的“就业信息”。

    “揪”住这一重点,华东理工大学努力畅通各种信息渠道,通过问卷星、电话沟通等多种形式主动对接了中国石化、中国商飞、中建集团、万华化学、中兴通讯、海康威视等500余家重点单位,详细调研其招录需求和后续招聘安排等,并据此建立了用人单位“线上招录需求库”,全力确保招录工作稳定性。

    据了解,华东理工大学秉持解决就业心理恐慌与就业实际问题的工作思路,立足学生需求,运用网络载体,开展个性化职业指导。针对特殊时期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就业焦虑或求职应聘等实际问题,学校联合专业力量开通线上职业咨询,每日专人轮值进行线上答疑指导。自25日至今,累计接待咨询120余人次,咨询问题则主要集中在“就业焦虑”“目标不清”“简历优化”和“单面疑难”。

    此外,华东理工大学还根据考研、考公务员、求职等不同学生群体的职业发展需求,整合多方资源进行分类引导。如:面向2020届考研考公毕业生,联合专业机构推出“春风行动”在线成长计划,精准满足不同群体的成长发展需求,分门别类地建立了2020年考研复试、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招聘、军队文职、银行、国企等微信交流群,分享直播课程和学习资料,并提供“一对一”线上答疑咨询,帮助同学们安心备考。

    便捷“线上招聘”或成新风尚

    “我们作为本次参与招聘的单位,在双选会当天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学校提供的便利服务以及同学们强烈的就业意向。”“无论是简历收取,还是面试互动,都是较便捷的。”“如果说线下招聘会更偏传统,那么线上招聘会就是为现在的同学量身打造的,不但有效地迎合现在的特殊环境,同样也符合现在这一代年轻人的求职习惯。”……

    线上面试,会不会阻碍学生与用人单位的顺利沟通,仅通过网络,能不能使双方一拍即合?这是大部分用人单位及学生们都心存疑虑的地方,而在313日,2020华东政法大学春季名企空中双选会,记者通过各个公司HR的反馈后发现,“线上招聘”或许将成为一种新风尚。

    为推动毕业生就业,从313日开始,华东政法大学在智联招聘网站上举办了“启耀青春  抗‘疫’同行”——2020华政春季名企空中双选会。根据统计,此次双选会共有372家单位参与,招聘岗位约1400余个,招聘人数18000余人。313日到319日为集中双选,319日到4月中旬,双选会窗口将一直保留,毕业生可继续浏览信息投递简历,用人单位则可以继续进行线上面试。除双选会以外,华政自3月初开始还将为用人单位提供个性化的空中宣讲会服务,已有14家用人单位上线宣讲招聘,近期还将有10场空中宣讲会陆续上线。

    为何招聘时间跨度达到了近一个月?华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为了留给毕业生足够的“窗口期”,让学生们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就业选择。

    “起初因为自己的专业并不是学校热门的法学类,所以还担心学校双选会涉及的企业与职业偏向性会很严重,但做功课时发现除了法律相关行业,双选会中也不乏互联网、传媒、教育培训等各类企业的招聘,甚至之前在其他渠道投了但没回应的公司,通过双选会的再次投递也得到了回应。”传播学院一学生告诉记者,通过此次的双选会还收获了不少小“惊喜”。

    “云求职”提供全流程线上就业服务

    除了学校为毕业学生的就业保驾护航,提供各类“云服务”,记者从团市委获悉,为给受疫情影响的高校毕业生搭建线上就业平台,团市委联合中智上海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推出了“云求职”就业服务。

    “云求职”就业可根据用人单位行业和岗位性质分设多个专场,实现“信息发布—简历收集—简历筛选—在线笔试、在线面试、在线测评—录用公告发布—电子签约”的全流程线上就业服务。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应届毕业生陈凡瑜使用平台后发现,简历初筛后,她可以与人事采取直接电话或视频面试的形式,省去了从松江大学城到面谈企业路上所耗的时间,让求职流程更加便捷。

    团市委书记王宇介绍,目前,地区、青工团组织,青联、青企协正积极发挥作用,陆续将举办央企、外企、民企等多场上海共青团2020届高校毕业生线上招聘会,力求有效缓解毕业生的就业焦虑。在服务季期间,“精准对接”“学长助力”“求职育人”三大计划也将同步开展。平台将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求职毕业生精准推荐岗位。

    相关政策>>>

    上海推出九大政策助高校毕业生就业

    日前,上海最新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从九方面推出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福利。其中,符合条件的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可申请享受1000元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

    《意见》明确,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动员中央在沪企业、市属和区属国有企业,扩大针对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招聘规模。市属和区属国有企业安排不低于50%的就业岗位定向招聘毕业生。

    据了解,对招聘符合条件的本市高校毕业生的企业,在3年内以实际招用人数享受每人每年7800元的税费依次减免优惠。小微企业和相关社会组织招用上海户籍、离校2年内首次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申请社会保险补贴。

    同时,《意见》要求,扩大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项目规模、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见习计划。全市2020年推出“大学生村官(选调生)”岗位400个、“三支一扶”岗位400个、街道、乡镇以及居民区社区工作者岗位1000个。鼓励区级机关在年度公务员招录工作中积极吸纳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乡镇(街道)以及政法机关基层单位主要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

    (来源于《上海法治报》,2020331日,B07版,张叶荷)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