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林 张茜(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华东政法大学基地研究员)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要坚定必胜信念,变压力为动力,加强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
例如,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推进就业扶贫;利用互联网等销售渠道解决扶贫产品滞销问题,开展消费扶贫;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加快扶贫项目开工复工,实现生产扶贫;做好因疫致贫返贫人口帮扶工作,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等,确保扶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眼下,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尚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还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也未全部脱贫。这些“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要花大力气加以解决;在一些已经脱贫的地区和人口中,因受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项目同质化、就业不稳定、政策性收入占比高等因素影响,仍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也不能掉以轻心。
此外,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扶贫产品销售、产业扶贫增收、扶贫项目推进、挂职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到岗等方面仍然受到一定影响。这更加需要集中精力、扎实工作,全力以赴消除剩余贫困、巩固已有脱贫成果,增强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实践证明,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各级干部扎实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加强扶贫领域的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来源于《解放日报》,2020年03月17日,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