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来自松江的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范海玲在这里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心理疏导讲座,她在医院隔离区与当地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现场交流,同时直播连线医院多功能会议室里的医务工作人员,以及当地驰援武汉还在隔离区工作的医生护士。武汉那边“的情景让我挺震撼的,医生护士们泪如雨下,活动结束后大家情不自禁互相拥抱……”范海玲说。
从1月20日开始算起,范海玲在九江抗疫一线做志愿者已经两个多月了。疫情暴发时,范海玲和丈夫正在庐山度假,地方工作人员上门摸排情况时,范海玲主动请缨,希望用自己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尽最大能力帮助抗击疫情。
随后,范海玲被安排到庐山市桃花源村做志愿服务。尽管她已为各种特殊状况做好了计划与准备,但到达镇上时,眼前的情景还是让她极为震撼:所有人都戴着口罩,平日车水马龙的105国道此刻除却几辆公务用车之外,周遭一片沉寂,路障如同壁垒,隔断了往日的繁华。范海玲意识到自己接下来将担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为了更好地了解情况,范海玲来到隔离现场,隔离人员中有老人也有小孩,有全家被隔离的,也有只身一人被隔离的。从前一天开始,他们已经出现了恐慌、焦虑、抑郁等情绪。范海玲无法与隔离人员面对面交流,而隔空喊话的措施可能徒增被隔离人群的恐慌情绪。她转变策略,决定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心理辅导,使他们在隔离工作中也能有效运用相关心理咨询知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范海玲身边又围拢了一群当地基层干部,经过多日高强度的防控疫情工作,他们也有许多疑惑和情绪需要解答与疏导,范海玲除了详细说明应对各种情况的策略外,还主动为他们答疑解惑。
隔离点位置偏远,乘车往返要走100多公里山路,每次结束志愿服务返回居住地时,几近深夜。而第二天,志愿服务还将继续。
范海玲籍贯江西九江,家在方松街道裕盛豪园,南京大学哲学博士出身的她在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心理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她一直热心于公益事业,教学之余积极投身各种志愿活动。退休后仍从事研究生教学工作,退而未休。她还自愿到所在的居委会从事心理援助工作,并发挥自己的业余爱好,辅导居委会的文化活动。
这次在战疫一线,范海玲除了现场进行心理辅导工作,还在线上开展了志愿心理辅导。同时担当多个心理学会疫情期间的专家顾问。
“疫情当前,匹夫有责,疫情不结束,我不回松江。”范海玲说。
(来源于《松江报》,2020年03月13日 03 :综合新闻,记者 李于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