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华政

  • 【解放日报】阙天舒、莫非:确保网络空间天朗气清

    发稿时间:2020-03-11浏览次数:418

    阙天舒、莫非(华东政法大学)

     

    3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正式实施。这一新规在内容上有颇多亮点,对网络信息内容的治理实践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一,坚持问题导向,狠抓源头治理。

    相较于《网络安全法》对互联网内容传播的概括性要求,新规在信息内容、发布主体、信息受众、传播途径等方面有了更具体、更明确的管理标准。

    例如,对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新规在第五条至第七条列举了鼓励、禁止和防范的信息内容类型。特别是,明确了防范和抵制发布的信息内容,包括使用夸张标题、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的以及炒作绯闻、丑闻、劣迹等,还有不当评述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灾难。

    结合全国网信系统联合开展的多个专项行动,可见监管部门在网络内容净化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狠抓源头治理的决心。

    第二,强调构建多主体的治理格局。

    新规注重构建多元参与、有序有责、协同高效的网络治理格局,有助于推动各级监管部门的相互协调以及整体效能的发挥。

    现代治理体系不同于传统管理体系,要求多元化主体和差异化分工的有机统一。为此,除了要求政府部门率先发挥引领作用外,新规还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社会、网民等主体在网络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规定了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网络行业组织及各级网信部门等网络治理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同时,为协调监管机构更好履行职责,有序调动各方力量协同参与网络生态治理,从总体上提升网络信息内容的建设质量,新规清晰界定了各级网信部门与其他监管机构的角色定位,要求完善信息共享、会商通报、联合执法、案件督办、信息公开等工作机制。由此,网络治理的实践过程实现了“分段式”监管向“链条式”监管的转变。

    第三,注重用户利益的维护。

    在“线上”服务与“线下”生活关系愈发紧密的趋势下,通过网络解决日常的衣食住行日益普遍。伴随这一趋势,我们逐步迈入数字经济时代。作为数字经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正在成为一项新的竞争要素,成为企业和个体谋取经济利益、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

    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网络公司都会跟踪用户的网络行为并收集信息。而且,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设备、智能系统的普及,互联网行业对个人信息的采集正在变得“无孔不入”。

    为避免相关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或智能推送技术对用户进行信息绑架、内容误导,新规加大了个人信息保护力度,强化了内容推送管理。同时,在对信息推送进行流程把控的基础上,要求进行价值性的审核,明确禁止任由机器算法或商业利益来主导平台信息分发和商业诱导等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中,新规明确要求平台“提供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便利未成年人获取有益身心健康的信息”。

    总之,国无法不治,网无法不兴。新规站在生态思维的高度,从网络信息内容生产、传播、使用的基本环节,针对不同的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服务平台和服务使用者设定了不同的管理义务和相应法律责任,将网络内容治理的各项制度进行集中化的统筹安排。这对加强网络内容治理、推动网络价值建设、构建协同治理格局、确保网络空间天朗气清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网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发展网络经济、建设网络强国的坚实保障。

    (来源于《解放日报》,20200310日,10版)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