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华政

  • 【上海法治报】曾与“死神”赛跑如今传递希望“我为资助代言”上海高校十佳学生资助宣传大使郭宇航

    发稿时间:2020-01-08浏览次数:510

    前不久,2019年“我为资助代言”上海高校十佳学生资助宣传大使评选活动圆满落幕,来自全市33所高校的10位大学生获此荣誉,而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的郭宇航荣获一等奖。同时,他还在“爱我国防”全国大学生主题演讲大赛总决赛中以优异表现荣获二等奖。

    连获二奖的郭宇航是一名资助政策的受益者,也是一名退伍大学生。2017年那年夏天,18岁的郭宇航毅然决然地递交了入伍申请书,成为一名光荣的消防兵。19岁退役后,郭宇航又自愿成为宣传资助大使,踏上了传递希望的资助宣传之旅。

    “有了国家资助政策的帮助,让我们体会到,追梦路上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必须加倍努力,要薪火相传,让资助宣传传递我们的希望,传递民族的希望。”郭宇航这么说,也这么做。在逐梦的路上,他一步一脚印,走得踏实而又坚定……

    18岁的青春加点“料”

    你想要如何度过你的18岁?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答案,有的人选择送给自己一场特别的旅行,有的人选择做一件自己从未做过的事。对于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2018级学生郭宇航来说,他的18岁则是怀着“军人梦”携笔从戎,给自己18岁的青春,多一种可能。

    “郭宇航,你的高考录取通知书来啦!”2017年的那个夏天,对于18岁的郭宇航来说,注定是难忘的,他不仅收获了一份来自华东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还收到了一份征兵宣传册。“从小到大,我就一直怀揣‘军人梦’,想要成为《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做一名侦察兵,报效祖国。”就这样,作为一份给自己的礼物,18岁的郭宇航决定携笔从戎,为自己的青春加点“料”。

    3个月的新兵训练、3个月的业务训练、需认清100种装备器材……经过层层审批与筛选,郭宇航成功入伍,被分配到了消防部队。和大多数的新兵一样,郭宇航的当兵初体验,并没有什么不同,而他也坦言,“以前自己将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学习上,不怎么爱运动,在体能方面有所欠缺。”

    在泥地里匍匐前进、拿着真枪训练打靶、在暴雨中训练……这些是18岁之前的郭宇航,想象中的军营训练,而现实中的训练,与郭宇航的想象有着不小的差距。“在训练时,踢正步时脚的高度、角度和步频都有规定,你很难想象那种严格。”消防兵不能摸到真枪,也没有各种野战训练,这让郭宇航觉得,这不是自己曾经梦想的军旅生活。在最初的那段日子,他甚至想过放弃,“那段时间是最煎熬的,因为刚来不适应,觉得特别累,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不行。”

    与“死神”赛跑的出警任务

    有毒浓烟正在肆意蔓延,当佩戴的空气呼吸器压力已不足以拯救一对被困的母女,你是救还是不救?这个难题,摆放在了18岁的郭宇航的面前。郭宇航的答案是:救!

    这次与“死神”赛跑的出警任务,也让郭宇航领悟了消防兵的意义与价值。

    2018415日,上海市某高层公寓12楼突发火灾。当郭宇航和战友们到达时,有毒浓烟正从起火房间翻滚而出,很快充满了走廊、蹿出了窗外。楼道内浓烟滚滚,能见度几乎为零,就连强光手电也失去了作用。

    “那时候,我和战友们一遍又一遍地拍打住户的家门,疏散公寓里的住户。经过长时间救援,我的空气呼吸器压力已不足三分之一,指导员用电台命令我5分钟后必须下楼,因为一旦空气呼吸器压力不足,我将会有生命危险。”然而,正当郭宇航准备撤退时,走廊东端隐约传来了一阵呼救声。原来,1220房间有一对母女被困。

    “既然我身穿了这身消防制服,我就应当肩负起消防兵的责任。”在这紧要关头,郭宇航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一边安抚母女的情绪,一边掏出逃生毛巾帮助这对母女准备撤离。空气呼吸机已开始报警,郭宇航渐渐感觉到呼吸越发困难、视线已开始模糊,汗水湿透衣服。最终,平日里的消防训练帮到了他。凭借之前的训练和出警积累的经验,他咬紧牙关,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用尽最后的力气拉着这对母女,沿着消防疏散指示灯向出口前进。

    终于,郭宇航看到了接应的战友,将这对母女的手移交给战友后,他筋疲力尽,瘫倒在地……

    见多生离死别更珍惜人间真情

    “我并不觉得自己从火灾现场救了一对母女,是件十分了不起的事。当我身穿军装,便是一名军人,我们的所作所为,就应当对得起自己身上的这身制服。”比起上述事件,郭宇航坦言,自己人生第一次的独立处置事件,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

    “我记得那是一个夜晚,一名年轻男子在桥上想要割腕自杀,被我们制止了。谁知,该名男子为了逃避被带回警局接受教育,竟然伪装成路人,想要从我们面前逃走。”郭宇航告诉记者,男子的“伪装”被手腕不停流淌出的血出卖。最终,在一场“追逐战”后,郭宇航才发现,唯有自己追上了该名男子。

    “那时候,我从来没有自己独立处置过这样的事情。没办法,我只能硬着头皮上,通过用强光照射等多种方式控制住了男子,算是比较妥善地解决了此次事件。”郭宇航表示,“那时候自己真的是很紧张,从来没有独自见过这样的场面。”

    一年的消防兵时光匆匆流逝,从一个刚开始只会紧张,连手放在哪里,都不知道的“菜鸟”,到能勇敢地穿梭在不同的火灾现场,有能力独立处置事件,郭宇航完成了自己人生的升华,挽救了无数条鲜活的生命。

    郭宇航的18岁,是被橄榄绿簇拥的。那么,在众多璀璨记忆中,郭宇航最为珍视的又是什么呢?郭宇航表示,应该是与战友们同生共死后所留下的“过命”交情。“见多了生离死别的场面,让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点亮贫困家庭孩子眼底的希望

    因为家境贫穷,现今有多少孩子由于不了解国家一系列的补助政策,而不得不放弃去大城市的梦想?对于这个问题,郭宇航有着切身体会。出生在河北省邯郸市的一个贫困家庭,郭宇航却始终怀抱去大城市学习的梦想,18岁高考那年,他将“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华东政法大学作为了自己的目标。然而,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拮据,学费和生活费让他倍感压力,开始对自己报考华政的选择产生动摇。

    “是资助政策帮助我的家庭渡过了难关,是资助政策给了我希望。”通过申请一系列国家补助,郭宇航想要去华政读书的梦想得以成真,由此,他也希望让更多困难家庭都可以“重获新生”。在退役后,重新返回校园的郭宇航也因此踏上了传递希望的资助宣传之旅。

    据了解,20195月,郭宇航参加了华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开展的“华东政法大学十佳资助宣传大使”评选,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到资助宣传。“当时辅导员下发了这项通知,我就十分感兴趣。”在他看来,有过受资助经历的他,有义务、也有能力去帮助更多人实现梦想。

    “在资助宣传的过程中,我见过很多因为家庭条件拮据,不得不放弃读书的孩子。”郭宇航向记者分享了这么一个故事。小方是村里的孩子。本该到了上大学的年纪,小方却不想上,究其原因,是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

    “小方的姐姐要结婚了,他的家境本就不宽裕,更拿不出钱给他上大学了,也因此,小方想要放弃考大学。”为了让小方重拾希望,郭宇航通过切身经历告诉小方,国家资助政策可以帮助他,例如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走绿色通道等。

    除了鼓励,郭宇航还帮助小方认真分析了高考成绩,选出了几所适合小方的学校,并拜托自己的朋友帮忙搜集这些学校的详细资料。在经过全方面了解之后,小方终于鼓起勇气,决定报考大学。

    在送政策下乡的短短半个月时间里,郭宇航走了近一百多公里山路,走访了邯郸市六个贫困村落,走进十几个贫困家庭,为他们进行一对一资助宣传。“每当我看到他们的眼底亮起希望之光时,一种自豪感与成就感就在我的体内油然而生。鼓励他们上大学,在某种意义上是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可以让他们拥抱更加美好的未来,去征战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那么,在郭宇航看来,自己的星辰大海又是什么呢?“我以后想要成为一名捍卫当事人权益的诉讼律师。”郭宇航告诉记者,重返校园后,自己很喜欢参加校园里举办的辩论比赛,也希望通过一次次的辩论,不断磨练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

    (来源于《上海法治报》,202017日,B07版,见习记者张叶荷)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