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华政

  • 【法制日报】何勤华:华政的故事(三十二)——共和国法治建设的一个侧影

    发稿时间:2020-01-08浏览次数:317

     

    何勤华(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华政的传承:圣约翰大学的遗产——校园(七)

    在树人堂的西侧,就是西门堂(东风楼)了。西门堂于1923年岁末奠基,翌年1213日举行落成典礼。建筑经费5.5万美元,其中西门遗孀捐资5万美元,以及宾夕法尼亚妇女辅道会捐助5000美元。该楼为两层长方形(又称马蹄形)砖木结构,建筑面积4078平方米,计99个房间,另设有小会堂和膳堂各一间。

    施约瑟主教在创建圣约翰后,又将文记女校和禆文女校合并成立圣玛利亚书院(女校),于18816月开学,首任校长黄素娥。圣约翰和圣玛利亚两校在同一校园内,均难以继续扩大发展。故圣玛利亚于19239月募得经费后拆除了旧建筑,向左右延伸建筑新校舍。新校舍在落成典礼上被命名为西门堂,以纪念在沪从商40年的美国公谊会教友西门(John Ferris Seaman),西门生前对圣约翰的教育事业极为赞成,去世后其夫人捐资建筑校舍,以纪念亡夫。从1925年起,西门堂便为圣约翰附属中学高中部校舍,初中部因划归圣约翰青年会中学(今华阳路职校)办理而外迁。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圣约翰数学系等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后,一度仍设于西门堂。直到1956年,华东师大将该楼移交给华政。文革时,西门堂被改名为东风楼。1997年,华政将该楼东北侧的小会堂改建为两个梯形教室,次年,华政又将该楼西北侧的膳堂先后改建成学生健身房和教室。

    早在圣约翰时期,就形成了苏州河两岸办学的格局,所以,1934年建了一座木结构的学堂桥,1967年拆除。198010月复建钢筋混凝土的校园桥,西岸桥址从韬奋楼北隅移至树人堂北隅。历经20年岁月,在众多师生同时过桥时桥面有晃动感,为确保安全,于2001年拆除,当年改建钢梁的新桥。2009年改名华政桥。

    圣约翰大学校园庄重典雅的美丽建筑,由华东政法学院传承之后,被保护得还是非常不错的。上海市人民政府也于1994215日将上述主要建筑物列入“市级建筑保护单位”,并制发“优秀历史建筑”碑石。同年10月,长宁区人民政府将韬奋楼列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将前圣约翰大学历史建筑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上海市人民政府又于201444日公布,将前圣约翰大学历史建筑群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101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明确将圣约翰大学历史建筑群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在校庆65周年之际,将分批给历史建筑物制挂大理石“楼铭牌”,第一批有20幢(含纪念坊、华政桥)。华政离退休工作处编辑一部纪念影集,其中刊载楼铭牌和建筑物照片,以志庆贺。而韩信昌老师在这中间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楼名以及其相关历史,都由于他的认真、仔细梳理,而得以清晰记录。本文对各幢建筑的说明,也多依据他提供的资料。

    对华政学子而言,比较遗憾的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圣约翰大学的神学院所在地、约翰礼拜堂(教堂)在1982年,为了盖华政的图书馆拆除了。而在礼拜堂所在的地方,盖起了华政新的图书馆。

    礼拜堂与圣约翰大学的全部建筑,实际上是融为一体的。圣约翰大学的所有建筑都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唯独这个象征着基督教文明(它与法律文明有着内在的联系)的礼拜堂,躲过了20世纪50年代的清除旧法观念和旧法人员的司法改革运动,清理镇压“历史反革命”的“肃反运动”,“反右运动”,“大跃进运动”,60年代的“四清运动”,乃至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一直顽强地生存(被完好地保存)至中国已经实施改革开放的1982年,最终被拆除,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着实遗憾。

    (来源于《法制日报》法治文化专版,09版,202017日)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