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至22日,第十七届“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在北京举行。我校代表队由国际法学院于南老师指导,国际法学院研究生蒋蒙蒙、本科生杨宝宜分别担任程序组和实体组领队,本科生符淇媛、陈逸群、陈绮新、潘雨晏、张泽婧、司马炎旭,研究生罗梓鹏、王佳颖、高远、蒋巧霞、王思敏、张妍组队。我校代表队以循环赛总分第一的成绩晋级八强,最终获得亚军;北京大学代表队获得冠军。上场队员符淇媛获得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决赛最佳辩手,罗梓鹏获得循环赛最佳辩手(总分第一名),蒋蒙蒙同学获团队贡献奖;团队获最佳文书奖(总分第一名),同时获得将于2020年3月举行的Willem C. Vis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参赛资格。我校代表队是本届贸仲杯唯一一支获所有奖项的参赛队。
决赛:华政V北大
冠亚军队伍和决赛仲裁员及贸仲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合影
本届“贸仲杯”吸引了来自全国著名高等院校64支代表队近700名选手参加比赛,共进行135场对决,受到全国各地高校和学生团体的广泛关注,参赛队数和队员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比赛邀请了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50余名中外仲裁员、教授、律师和专家担任评委。我校代表队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与同济大学、北京大学、辽宁大学以及武汉大学四场循环赛,在64支参赛队伍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顺利晋级八强,这也是我校“贸仲杯”近九年参赛第七年挺进全国八强。
循环赛:华政V同济
循环赛:北大V华政
循环赛:华政V辽大
循环赛:武大V华政
在11月21日上午进行的四分之一决赛中,我校代表队抽签角色是申请人一方;二分之一决赛,抽签角色是被申请人一方。由于四分之一决赛用时两小时二十分钟,超过一般庭审用时近一小时,因此队员们在第一场结束距离第二场开始只有9分钟的转换时间,而程序组上场队员又作为全场第一个发言的情况下,上场队员顶住压力,表现出色,最终取得仲裁员的压倒性票数成功晋级决赛,这也是我校参赛近九年来第四次晋级决赛。
四分之一决赛:华政V广州外语外贸大学
二分之一决赛:西北政法大学V华政
我校代表队曾获第九届、第十届两次冠军,第十三届、十四届亚军、季军,包含本赛季近九年内七次打入决赛轮,是“贸仲杯”参赛史上极具实力和最稳定发挥的少数代表队之一。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国际法学院持之以恒进行模拟课程项目建设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得益于国际法学院对“国际模拟法庭育人机制”的长期探索和不懈坚持。从参赛学生到指导教师,国际法学院拥有良好的传承机制。赛队研究中除了得到国际法学院专业教师的悉心指导,往届队员施冶东、樊怡雯、闫瑾、顾雨昕、仇明亮、王珺、钟荆惠、何心月、潘瑀瑭、汤嘉怡、王静等也在暑期培训和模拟实训阶段给予新队员以鼎力支持。同时,备赛过程也得到研究生教育院袁辉老师的无私帮助。
“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是1994年于维也纳创办的Willem C. Vis Moot赛事在大陆地区官方注册的Pre-Moot,是立足中国大陆地区,面向全国法学院校学生的年度竞赛,目前已经开展十七届。旨在加深对国际商事法律和仲裁制度的研究,推动国际商事具体实务问题解决,促进未来可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人才培养。比赛以英文为官方语言,采用模拟商事仲裁中提交书状和开庭审理的形式。通过参与“贸仲杯”的训练和模拟,学生的法律功底、语言能力、法律实践水平和实战能力能够获得很大提高。国际法学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指导和组织参加该项赛事,很多赛队成员已经成长为我国国际仲裁事业的新生力量,正投身于中国提高仲裁国际竞争力的浪潮中。
来源|国际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