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政人与中国法治建设和法治教育同呼吸共命运,40年前在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下,华东政法学院复校招生。
2019年金秋时节,华政复校招生的首批1979级学生重回母校,追忆青春美好岁月,与2019级华政学生开展一场跨越时代的对话,畅谈共和国法治未来。
法治建设接续使命奋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两代人在法治建设中的使命分别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份使命?”对于19级学生的这个提问,79级校友沈庆中认为,法治建设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工程,我国国情决定了我国的法治建设比其他国家更加艰难、更加宏大。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法治建设不完善、法治文化相对缺失。法治建设需要一代代人的传承,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某一个个体能够完成的,需要整个民族一代代人的奋斗。
79级校友丁伟认为,国家法治事业的发展和法学生的个人事业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一名法学生,更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法学学生要站在国家法治的高度,观察并善于总结现实生活的法律问题。
感恩母校传承华政精神
大三学生周逸飞想知道“校友在华政学习过程中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属于他们一代人的华政烙印又是什么”。79级校友李志刚感慨“79级在外界一直是一个传说,这是非常光荣的事情”,但他想强调一下,这不是说他们在学校毕业后取得了多高的学问、多大的关注和多好的前途,而是在校四年中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关怀,这种情感一直持续到今天。
毕业以后,李志刚回到学校,在《法学》工作。他回忆道,有一次他去完成一个重要的采访任务,当时有两位老教师一同前往。华政老院长自己买了水果,把他们送到火车站,拉着他反复叮咛要照顾好老师,多学多问。李志刚认为,学问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同学之情、师生之情,并希望华政人能够把这种情感传递下去。
寄语学子提供人生建议
研二学生王静关心的是“不同的法律职业看中法学生的哪种能力”?79级校友何鸣一直在法院工作,他认为对于法官而言,需要四个“会”。一是会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善于表达想说的话。二是会写,提高书面写作能力,加强法律文书方面的写作训练。三是要会协调,提高关系协调能力,懂得方方面面的情况。四是要会办事,提高工作执行能力。
对法官、律师、检察官来讲,不同的岗位对这几点的具体要求可能有不同,但这些能力集中体现在学校校训上,“笃行致知、明德崇法”,“明德”就是阐释怎么做人,一个人要有职业道德、社会道德,如果不“明德”,能力水平再高也走不远;“崇法”就是要理解法律精神,懂得依法办事。校训就是在教人怎么做人、做事。
岁月光辉
师恩绵长,师恩难忘。为感念师恩和同窗之谊,79级校友书写当年记忆。历时半年,46篇文章,近百张老照片,10万余字汇成《春华秋实,一起走过肆拾年》纪念册。活动当日,现场进行了纪念册发布,79级校友代表杜志淳为母校赠书。
在79级校友和校领导共同见证下,“我们的家——1979级校友纪念石凳落成典礼”在图书馆前的芳草地上举行。校友还参观了“奋起”79级复校档案展,举行了“再一次走进课堂”、79级联谊等活动。
(来源于《青年报》,2019年11月16日,A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