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华政

  • 【法制日报】何勤华:华政的故事(二十六)——共和国法治建设的侧影

    发稿时间:2019-10-24浏览次数:257


    □ 何勤华(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华政的传承:圣约翰大学的遗产——校园()

    华东政法学院建在圣约翰大学(St.John'sUniversity)的校园里面。而圣约翰大学,简称圣约翰、约大,是由美国圣公会上海主教施约瑟(S.J.Sekoresehewsky)1879年将圣公会原辖培雅书院(1865)和度恩书院(1866)合并,在沪西梵皇渡(现在的万航渡路1575)购地兴办,是中国近代最早开办的一所教会大学。1881年开始完全用英语教学。1892年起正式开设大学课程,1905年升格为大学。

    1906年以后,圣约翰的毕业生还可以进入美国各大学深造,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甚至同意免试招收,所以吸引了大批学生报考。191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23,在卜舫济的积极争取和早期校友施肇基的资助下,约大获得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帮助,将早期设立的土木工程系拓展为施肇基土木工程学院。

    1927年圣约翰大学成立校董会,1936年开始招收女生。1942,约大成立建筑工程系,这是上海高校中第一个建筑系。至1949年春,在校学生达1200余人,拥有文、理、医、工、神5个学院和附属中学。之前,18886,美籍英语教师卜舫济牧师(F.L.HawksPott)出任校长,1941年转任名誉校长,他主持圣约翰校政长达53年之久,对该校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卜舫济的精心管理下,30多年间圣约翰资产增加了200万银元,校园从84亩拓展到228亩。先后建造了15幢大楼、28所住宅,还有宿舍楼、教学楼、办公楼、大礼堂、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交谊室等。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学校规模又进一步发展,校园面积达300余亩。

    194710,学校完成向国民政府立案的手续。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圣约翰大学作为教会大学,其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5012,圣约翰大学正式宣布与美国圣公会脱离关系,改由国人自办,政府予以补助。1952年秋,圣约翰大学撤销,在院系调整中被拆散并入上海多所高校(校址万航渡路1575号则由华东政法学院所延续)。 

    1952,华政在圣约翰大学原址上成立。圣约翰大学留给华东政法学院的历史遗产,最重要的就是她的办学理念(强调学术独立和大学自治)和文脉、传统、情怀(校训:光和真理),以及美丽的校园。一方面,由于圣约翰大学的办学理念、文脉、传统和情怀,以及圣约翰的精神,已经有大量的文献介绍了。尤其是1988年在香港成立的“圣约翰大学世界校友联谊会”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另一方面,由熊月之、周武主编的《圣约翰大学史》和徐以骅主编的《上海圣约翰大学(1879-1952),已经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了,关于圣约翰大学的创建、发展、变迁等在这两本书中已经有了大量详尽的叙述。

    因此,笔者这里,仅就圣约翰大学留给华政的最大的财富,即美丽的校园和杰出的人才,做一点介绍。

    在圣约翰大学的校园里,不仅有开阔起伏的大草坪,有庄严肃穆的小教堂,还有体现了欧洲各国风格的形式别致、美丽典雅的行政办公楼、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等建筑群。其历史至今已有150余年。下面,就让我们来分别介绍一下圣约翰也是现在华政美丽的校园吧。

    上述圣约翰大学校园建筑的鸟瞰图,反映了圣约翰大学的部分建筑。这些建筑坐落于上海市中心西部,中山公园北面,苏州河畔。圣约翰大学在18941939年的45年间,采用欧美建筑的工程设计,屋顶造型则借鉴中国“民族形式”宫殿大屋顶建筑构图元素,陆续建筑了中西合璧的十余幢校舍及多幢教职员宿舍,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人们称之为约翰式的中国高等学校著名建筑群。后来被一些教会学校所模仿。

    (来源于《法制日报》,20191023日,9版)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