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在我们所走过的日子里,既有取得成功时的欢乐,也有遇到挫折时的沮丧,正是在这欢乐和沮丧中,我们日益成长。新中国所走过的法治道路也同样如此。从今天起,本报将连载1982年2月入华政读研、且曾担任华东政法大学校长的何勤华教授的系列文章:“华政的故事”,通过华政这所法科大学近70年的发展历程,折射出新中国法治建设不平凡的进程。
□ 何勤华(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华政的传承:沪江大学的遗产
沪江大学的政治系、社会学系,也于1952年院系调整时并入了华东政法学院。由于沪江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且在沪江大学(现在的上海理工大学)的校史介绍包括百度百科上,对1952年沪江大学的政治系和社会学系并入华政一事,语焉不详,因此,许多人对沪江大学有关学科包括许多图书资料,也是华政学科建设的重要来源一事了解不多。本文就想谈谈这所大学的情况,并入华政的过程以及其历史文化遗产。
和南京大学、安徽大学、厦门大学和震旦大学的法律教育成为华政的历史遗产不同,沪江大学留给华政的主要是她的政治学和社会学。沪江大学(UniversityofShanghai,直译“上海大学”)是建于上海杨树浦军工路的教会大学,创办于1906年,原名上海浸会大学,最初的校长为美国人柏高德博士(Dr.J.T.Procter),1914年中文校名定为沪江大学,并确定校训为“信、义、勤、爱”。1917年由美国弗吉尼亚州颁发学位。首任华人校长刘湛恩对沪江大学进行了一系列旨在“中国化”的整顿和改革,使沪江大学在当时私立大学中以学风纯朴闻名,较少教会气,更多中国化。
1938年4月7日,樊正康接任校长。在重庆的沪江与东吴大学的校友曾联合开办法商学院。抗战胜利后,沪江大学于1945年10月1日正式复校,1946年2月又迁回杨树浦军工路原址。1951年2月,沪江大学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办,校务由余日宣(1890-1958)、蔡尚思(1905-2008)主持。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时,沪江大学被撤销,各院系分别并入上海地区其他高校,其校址移归上海机械学院(今上海理工大学)。
在沪江大学上学的法律人,有1946年5月至1948年12月审理日本甲级战犯的东京法庭的中国检察官助理倪征燠(1906-2003,1923-1925年在读),有新中国成立后曾在复旦大学工作,1958年以后一直在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工作的研究员卢峻(1909-2000),有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后回国、后来在北京大学法律系任教并曾担任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长的楼邦彦(1912-1979),还有楼邦彦的同学、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我国著名宪政专家龚祥瑞(1911-1996)等人。
而在沪江大学政治系上政治、法律课的教员,则有沪上有名的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专家程博洪。1952年华政筹建时,曾看过程博洪的档案材料,也是拟聘用教师,但最后不知什么原因(或许也是政治上的原因),华政没有录用他。沪江大学提供的名单中,还有蔡尚思、叶树德、姚华廷、卓如4位教授,但华政似乎都没有接受。据后面王群老师回忆,程博洪教授最后去了复旦大学,一直在那里从事国际问题、国际关系的教学和研究。而蔡尚思后来一直在复旦大学担任历史学主任、教授。关于其他老师,王群就记不得去哪里了。
通过对华政档案馆所保存的学籍花名册等的查阅,我们对沪江大学法科教育的情况以及其政治系和社会学系并入华政的过程有了一些了解。
首先,沪江大学当时转入华政的学生共9人,全部来自政治系和社会学系,他们是:林维通、葛兴垒、陆嘉康、徐雅龄、姜闫芳、袁昌英、东芝芳、叶约瑟、吴之秋。虽然我们不太清楚这些学生毕业后去了哪些部门工作,但他们的政治学、社会学和法学的基础知识还是比较扎实的。而我们对王群教授的采访,则使我们了解了更多关于沪江大学的教学情况。
王群老师是1949年进入沪江大学学习的,专业是国际政治。他说当时沪江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的程博洪老师讲课很好,名望很高。之后,程博洪老师留在复旦大学教书。对于当时沪江大学政治专业的学习情况,王群说:“当时我们并不是大班上课,管理也并不严格,只要是感兴趣的课程,学生都可以过去听,当时最受欢迎的就是蔡尚思老师上的《中国通史》的课。由于当时教师资源紧缺,有不少老师是同时在不同的学校教课的,比如说我们的行政法老师李宗义先生,他也在复旦大学、圣约翰大学等其他学校教课。”
王群说:“我考入沪江大学后,想充分用足交的学费,就多多旁听一些专业外的课程。我们沪江大学的音乐学院很厉害,配有80架钢琴,歌唱家周小燕、作曲家丁善德、小号王朱启东都是沪江大学音乐学院的。当时,旁听课程不需要另外付钱,但只能坐在窗口听,教室里面是没有位置的。但是,后来好像是坐在二楼窗口上旁听的学生中有人不小心掉下楼,受了伤,因此后来就不允许坐在窗口旁听了。
王群老师反复强调,由于年代久远,现在年纪又大(王群老师今年已经90岁了,但身体很好,除耳朵听不清楚外,其他方面都很健康。之前还一直骑自行车,出门回家时每天要爬4层楼),因此,许多人名等可能有误。但笔者通过和他的访谈对话,已经大体勾勒出了沪江大学的政治法律教育的情况以及1952年被撤销后其政治系等并入华政,只来学生不来老师的概况(实际上来了4名刚刚从沪江大学毕业的青年老师,他们是张庆苏、王治安、叶子雄和王群。其中,除了张庆苏之外,其他三位老师都于1956年3月10日被聘为华政第一批讲师)。
当然,提到沪江大学和华东政法学院的关系,我们还必须说说另外一个人,即徐开墅教授的故事。徐开墅(1916-1999),浙江宁波人。1940年毕业于沪江大学,后做过法官、律师、教授、研究员,学术成果丰硕。1980年,徐开墅受聘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同时也受聘担任华政兼职民商法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参与华政民商法学研究生的教学和培养工作。
(来源于《法制日报》,2019年9月4日,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