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上午,由国际法学院林燕萍教授主讲的“国际私法”混合式在线课程见面课,借助“智慧树”平台,在我校演播室与新疆喀什大学同步开讲。新疆喀什大学副校长罗浩波来到我校演播室现场,隔着大屏幕,与40名喀什大学法学专业学生一同参加了见面课。
专业课混合式教学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针对东西部高校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的差异,为使喀大学生更好理解课程内容,更好实现知识和能力双提升目标,由林燕萍教授领衔的国际私法教学团队针对本门课程特点,对课程教学内容、见面课讲授方式等方面进行了重新设计。每次见面课前,国际私法教学团队反复打磨,从案例导入与呈现,到对学生的法学思维培养,再到对课程思政点的凝练和实施入手,对课堂教案进行了数次修改。课程上线凝聚了国际私法教学团队的心血,体现了新时代高校教师“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的执着,更反映了我校的责任和担当。
喀什大学地处新疆南疆地区,是祖国最西边的一所大学。在转型发展的路上,喀什大学比以往更加注重引入内地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并将其作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培育高水平师资力量的重要抓手。针对这一现实需求,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通过柔性援疆项目,在喀什大学上海援疆工作队成员、我校援疆教师关颖雄的积极联系下,经过与“智慧树”运营管理团队的沟通,最终确定分批将“国际私法”等5门课程的在沪高校一线专家教授团队领衔主讲名牌法学专业课程引入喀什大学,免费供喀什大学师生使用。
在教育部高教司发出“慕课西行”号召后,我校先行先试,充分利用上海对口支援新疆教育的工作机制,以援疆教师为联系桥梁,依托东西部高校共享联盟服务单位“智慧树”平台,将优质法学教育资源引入喀什大学,成功实现沪喀两地高校同上一门专业课,为柔性援疆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来源|国际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