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政要闻

  • 2019“一带一路”高端经贸法律人才实践基地项目实习启动仪式在校举行

    发稿时间:2019-04-23浏览次数:621

    近日,2019“一带一路”高端经贸法律人才实践基地项目实习启动仪式在长宁校区举行。我校副校长陈晶莹、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季诺、上海市静安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吕忆农等嘉宾,以及组成此次校外实践基地的11家律所代表,我校“一带一路”中国对外经贸法硕士项目来自12国家的22名国际学生等出席启动仪式。仪式由国际交流处处长夏菲主持。



    陈晶莹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静安区司法局、上海市律师协会对我校国际学生培养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她指出,我校作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一直以来都是国际学生来华学习中国法律的首选学校。2014年,我校成为“中国政府来华留学卓越奖学金项目”承办单位,全国700余所具有法学教育项目的高校中仅有两所获此殊荣。承办至今,我校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从去年开始更是在各合作单位的助力下创新培养模式,引入“校内外双导师”制,为留学生了解中国法律制度、法律文化与业务实践提供渠道、搭建平台。




    吕忆农、季诺充分肯定了项目意义,对与来自世界各地法律精英的深入交流表示期待,并衷心祝愿实践基地项目能够筑起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交流合作的桥梁,成为中外法律精英的孵化平台。吕忆农称,“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之举。为此,从司法行政工作角度,要想拓展涉外法律服务领域的全球化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及水平,就必须要把实践基地项目做细做精。他期待实习项目能有效将全球视野与建设好“一带一路”的社会责任相结合;教学质量实现稳步提升;并能在交流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力求文化互通。




        季诺表示,上海的开放包容,优质的营商环境以及鲜明的“海派”风格是上海律师业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助推器。他希望,实习项目能够作为进一步推动上海涉外法律服务业国际化进程的基石,成长为互鉴互学的交流平台,涉外法律人才的培育平台,以及涉外法律研究和交流的高端平台。此次校外实践基地经过前期报名遴选,从静安区253家律所4400多名律师中,优选了11家涉外业务较强的律所作为项目实践单位,邀请精于国际法律业务、擅长英语交流的优秀涉外律师担任一对一带教老师,严格把控项目质量,在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做足准备。




    来自印度的Kumar Paurush代表全体2018级项目学生表达了对学校及各合作单位的感谢。他表示,在华政学习是一段可能改变其人生的重要经历,华政教师的知识如海洋般深厚,华政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工作人员的细心工作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丝绸般的顺滑舒心。通过前期在学校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中国经贸法律制度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非常期待在接下来的六周中走进中国最顶尖的律师事务所,零距离学习并体验中国法律实务开展的现状。



    启动仪式后,各律所指导老师与项目留学生进行了对接并展开愉快的交流,与会领导嘉宾与全体留学生亲切合影留念。



    “一带一路”高端经贸法律人才实践基地项目20179月正式启动建设,旨在通过校所合作,创新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加深我校来华国际学生对中国法律实践的理解,从而搭建交流互鉴的桥梁纽带,培育国际法律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与发展。

        来源|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