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讲座,我了解了人工智能的现状和发展历程,听完之后对人工智能的运用非常期待。”文伯书院学生蔡淑瑾有感而发。
何为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何如改变人类的生活?何积丰介绍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极富挑战性、应用度很广的科学,需要计算机、法学、伦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共同努力和保驾护航。他沿着“人工智能发展演变”时间脉络,围绕演讲主题,从应用基础、数据背景、人工智能算法到核心技术资源的智能布局,通过多组科学数据对比深入浅出地剖析人工智能的内涵。并以阿里巴巴等行业巨头的真实运用案例,生动阐释了人工智能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无人驾驶、智慧医疗、智能家居、智能教育……人类产业变革和生活革新与人工智能密不可分。
何积丰对华政师生寄予厚望,期待师生能够更加关注人工智能,以及计算机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和趋势,通过发挥华政在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法学专业领域的优势,为计算机学科和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法律制度的制定和规范提供支持。他向热情的师生表达了感谢,并表示愿意为拓展华政学生计算机科学的知识面,推动人工智能的产学研而继续努力。
现场师生互动也精彩纷呈,“人工智能与人类思维的区别”“人类智能高科技发展的风险防范”“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与法律天然滞后性的矛盾”等问题引发热烈讨论。与会师生深感通过讲座有效提升了科学素养,更发现“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对法律制度及相关研究的巨大需求。
此前,郭为禄在与何积丰的会面交流中表示,我校高度重视政法院校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育和提升,通过“校外引智”的方式,从线上、线下两个层面,第一课堂、第二堂课、第三课堂多个维度,邀请院士、科学家、实务专家走进华政,为学生“接近科学、接近思想”创造条件、提供机会。郭为禄指出,“科学精神”是任何专业学生求学、治学都必须遵守的“金科玉律”,“人文素养”是政法院校学生提升综合素养、精神内涵的“不移至理”。法律的发展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给现有法律框架、体系带来新要求。他强调,我校开启“科学讲堂”系列活动是坚持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德法兼修人才的重要举措。希望通过将最新颖、最前沿、最尖端的科技讯息引入华政,拓展学生学术视野,激发学生专业前瞻性思考,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他希望何积丰常来我校,带来“人工智能”“计算机软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资讯。
据悉,我校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举措的创新,以知识种类丰富、知识宽度拓展、知识底蕴深入为重心,不断促进学科发展、扩大学术交流、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今后,学校将继续围绕“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的培育目的,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办好“科学讲堂”,为学生提供近距离“接近科学、接近思想”的学习机会。
拓展阅读:现场学生感悟
通过聆听讲座,感受到人工智能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比想象中得大。记得刚入校某天看到一处写着“法律人该走向何处”的标语,当时心里一阵恐慌。其实现在来看,不只是法律行业,各个行业都可能面临很大挑战。通过“科学讲堂”系列讲座有助于我们获取其他专业知识,有助于了解不同领域专家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为世界观的塑造提供更多参照系。
——文伯书院1819班 韩同学
从专业的角度,何老师主要介绍了人工智能给我们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我认为AI技术一方面使得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更为高效、便捷,另一方面也会给传统道德观念观点带来较大冲击。
——文伯书院1811班 李子璇
我觉得举办这种活动挺好的。学校已进行了书院制改革,提倡通识教育,我们不仅需要学习法学知识,还需要接触更多知识,在这个国际化的社会,多了解一些东西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文伯书院 1822班 邢晋嘉
来源 | 文伯书院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文字 | 刘滢泉 朱裴 高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