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2015年3月10日,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委托我校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同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研制工作。2016年7月19日,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在此基础上,教育部政策法规司与上海市教委、华东师范大学、我校共同建立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10月21日正式揭牌成立以来,中心及其在探索《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落地机制,编写权威解读文本和教辅材料,研究青少年法治教育规律和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为国家和上海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3月19日,市教委副主任轩福贞一行来校调研。座谈会上,轩福贞副主任听取了中心的工作汇报和《2018年度教育法治十大热点问题》研究汇报,并就中心的运作机制等问题与相关人员展开了热烈讨论。
轩福贞充分肯定了中心的建设意义和建设成效。他指出,要从教育现代化的视角看待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公民素质的核心就是法治素养,实现教育现代化,法治教育要先行。要从孩子抓起,培养规则意识,循序渐进改善公民素质。中心要真正成为上海和国家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智库,在政策制定、师资培养、模式研究、体系化课程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要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将青少年法治教育纳入到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去,扩大中心的辐射范围,提高工作成效。围绕《2018年度教育法治十大热点问题》,轩福贞强调,研究要服务于社会治理,尤其要服务于教育现代化建设;要将社会关注的热点,甚至中华文化圈关注的热点吸收进来,尽快发布。
来源|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