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下午,我校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在松江校区明镜楼第五会议室举办了华政智库名家讲坛第二十讲。主讲人为上海政法学院终身教授倪正茂先生,讲坛主题为“探索与收获——我的法学道路”。此次讲坛由中心常务副主任、司法学研究院院长崔永东教授主持,中心直属党支部书记阙天舒副教授以及中心研究人员等30余人参与聆听。
作为我校杰出校友,倪正茂先生在多领域颇有建树。倪正茂先生自踏入法学领域的第一天起,便以《论法律的起源》一文挑战权威观点,一鸣惊人,引起了法律史与法理学界的震动,自那以后,倪老先生笔耕不辍,不断有多篇著作问世,在夜以继日的探索中收获知识的力量,被业界称为法学界的“拼命三郎”。
讲起自己的求学经历,倪正茂先生目光矍铄,他1957年考入复旦大学,在1958年3月被派往乡下进行劳动,正是那时,倪正茂先生暗下决心,坚决放弃除广播体操与跑步之外的一切文体活动,其余时间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1958年至1979年。他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作。20年时间里,他几乎没有任何节假日,全部精力都投入在书本学习之中。他通读了《马恩全集》《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毛泽东全集》(1-4卷),做了10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与此同时,他还自学了复旦大学中文系、南京大学历史系的主要课程。北大王力教授四厚册《古代汉语》,并把每个练习题都做了一遍。正是此段时间的坚守,为倪正茂先生之后的学术道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迄今为止,倪正茂先生已经发表了长文短论约五百余篇,出版了专著、合著、译著等四十余部。倪正茂先生的学术探讨之路不仅仅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更喜欢思考有争议的问题,勇于提出带有批判性的观点,佳作问世,便会引起学术界的广泛探讨。
倪正茂先生在《论法律的起源》一文中提出:“法律是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产生的”,这一观点打破了学界的“定论”,即“法律起源于奴隶社会”,引起了学界的震动。1984年,倪正茂先生在《文汇报》上发表了《法学研究面临新技术革命的严重挑战》一文,指出举世瞩目的新的世界技术革命正在兴起,新技术革命将给社会带来巨大变化,使劳动关系、工资福利关系、以及刑事犯罪、民事纠纷带有新的特点,使人们的法律意识发生一定变化,伦理观念、心理素质不断改变,法学理论对此必须作出预测性研究,用以指导立法(包括修改法律)、司法和执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倪正茂先生意识到自身对法的认识有限,开始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倪先生认为法学研究要开动脑筋,不断进行创新、独立自主的思考与探索。1996年,倪正茂先生的著作《法哲学经纬》问世,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本法哲学著作。之后,倪正茂先生首创激励法学,认为法律有三大功能:组织管理类功能、惩戒处罚功能和奖赏功能。2012年,倪正茂发表了《激励法学探析》,全书71万字,该书被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出版之后,获得全国“三个一百图书工程奖”。
倪正茂先生给坚守在科研前线的老师们提出建议:做任何事情,都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倪先生以自身举例,2011年,其正在开展隋律研究,即使身体不适,也仍奋战在写书前线,赶在休克之前完成了16万字的《隋律研究》,填补中国学术界在隋律研究方面的空白。倪正茂先生的敬业精神,对学术孜孜不倦的追求,让现场老师为之动容,倪先生语毕,掌声经久不息。
讲坛互动环节,倪正茂先生就科技与法律的关系等相关问题与中心研究人员进行探讨。
崔永东教授对倪先生的到来致以衷心感谢。崔教授指出,倪老先生的法学道路虽不平坦,但有诸多启示,其在研究时的独创性、不认输、全身心投入的精神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对学术全方位的追求让人敬佩。与此同时,倪老先生对待生活乐观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