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华政

  • 【媒体合辑】中外专家聚上海探讨国际航空大都市的法治保障

    发稿时间:2018-12-11浏览次数:230

     

    媒体合辑:

    【中国新闻社-中新网】中外专家上海聚焦国际航空大都市建设法治保障

    http://www.sh.chinanews.com.cn/kjjy/2018-12-05/49184.shtml

    【法制日报】中外专家聚上海探讨国际航空大都市的法治保障

    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content/2018-12/06/content_7712659.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上海国际仲裁中心】“2018 上海国际航空法律论坛——国际航空大都市建设的法治保障”在上海成功举办

    https://mp.weixin.qq.com/s/m006WU1atbbiX_RVO60xlw

    【律新社】湛湛青天、法治展翼,国际航空法律的未来图景

    https://mp.weixin.qq.com/s/6SzekbwIF9JgDihdDhmY9A

    【虹桥临空经济园区】中外专家共会临空,他们头脑风暴了什么内容呢?

    https://mp.weixin.qq.com/s/wJOEosrihsxrU9wUMOJKLw

     

    法制网讯记者余东明实习生朱忻艺 125日,2018上海国际航空法律论坛成功举办,来自荷兰、德国、韩国、俄罗斯等国的专家和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等单位的学者就航空法律与政策的焦点问题开展研讨与交流。

    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面临大量复杂、新型航空纠纷,民用航空产业的法治保障尤为重要。此次会议围绕承运人责任与旅客权益保护、航空争议的诉讼与多元解决、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法律问题和通用航空与无人机法律问题四个专题,探讨现有航空争议的解决方式。

    在航空争端中,航空消费者权利如何保障一直为学界所关注。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于丹从中国实践出发,她指出,我国在2018年初发布了《民航旅客国内运输的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首先体现民航的管理重点由原来的行李运输上转为服务质量。其次,规定中包含关于航班超售,航班不正常情况下,承运人应该如何保障旅客权利,旅客有什么最基本的权利,代表了民航的发展方向。

    会议上,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透露,除了一般劳动争议纠纷之外,航空合同纠纷占了比较大的比例。上海市一中院副院长汤黎明提出此类案件审理中遇到的三大主要问题:货代公司的实际身份多变、运费到付中拒付问题较多和第三方支付引发新型的争议。

    在解决方式方面,她表示,法院在未来的审理中会在准确适用国际公约的基础上,践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并通过司法建议的方式积极做好司法的延伸,合理加强社会治理。

    此外,在国际航空枢纽的建设中,香港中文大学法律学院助理教授Jae Woon Lee以国际航运当中区域的开放展开探讨。他认为,上海实际上需要更多的市场准入的开放,它应该与更多的国家签署开放天空的协议,以此吸引更多外籍客户。由于我国目前的基础设施还是比较有限,必须要有足够的基础设施才能够吸引到更多的乘客。中国和东盟目前的开放空间是有需要的,但是中日韩之间的开放天空仍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

    国浩律师(北京)事务所合伙人高峰提出无人机运行过程中发现的三类问题。第一类是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或者在起飞降落过程中,导致了地面第三人的损害赔偿问题。第二类是无人机和无人机之间运行过程中发生了碰撞、撞击、危险接近,造成了损坏、爆炸坠机问题。第三类是法律无序状态下非常容易出现的情况,无人机和有人驾驶的或者在机场区域内发生的碰撞。在他看来,无人机的监管方面并不仅仅是一个调整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无人机的特殊情况,很难证明责任承担的主体。同时他坚信,通航的春天很快要来,航空法的春天逐渐向我们走来。

    (来源于法制日报—法制网,2018126日)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