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
上海要跻身全球购物中心,需要从真、全、便、廉四个方面用力。真即真货,全即齐全,便是便利,廉是便宜。为此,有必要积极借助大数据技术,提升“上海购物”品牌的竞争力。
第一,建立上海品牌数据库。
上海应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品牌数据库,以确保真货愿意登陆。凡是全球知名品牌,在上海市场开设实体店的,就会同步收录进品牌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不仅记录品牌的基本信息,而且还会记录生产、储运、销售等多个环节信息,包括质量标准、上架地址等。同时,一旦该产品正式下架,品牌数据库就会及时更新信息。这样,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市场监督者,甚至品牌权利人,都能实时跟踪产品的销售情况。
在上海品牌数据库里,还应专门开辟商家诚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能查到每一个商家与市场监管方签署的诚信经营承诺书及卖家信用等级。如果商家卖过假货,或受到消费者、品牌权利人投诉,其信用等级将会有所降低。同样,市场监管者也可以利用数据库提供的动态信息展开执法行动。
第二,推动购物“无障碍”。
上海要建成全球购物中心,需要为不同国家的消费者提供完善的购物服务。例如,运用大数据技术,摸索海外消费者的消费特点、消费习惯,进而高效整合配置购物、旅游、餐饮等资源,减少消费者在购物、餐饮、旅游之间的转换成本。
同时,低成本的维权行为可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消费者与商家的有效互动、消费者与消费者的密切交流也有助于提升购买频次。在这些方面,都可以引入大数据技术。此外,作为科创中心的内在组成要素,一些与购物相关的前沿科技应当率先在上海市场应用推广,如无人商店、无现金支付、便捷的本外币兑换、高效的物流运输等。对海外消费者来说,便捷地通过快递公司跨境运输货物,将让他们不用担心携带过多商品而影响到后续旅游和餐饮。
此外,给消费者购物带来多重体验,是提升消费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趋势。现在,人们去实体店购物消费,往往看重的不仅是购物本身,而是与之相伴的多重体验。“购物+旅游+休闲+娱乐+餐饮”是人们逛街逛店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就此而言,“上海购物”不仅要让消费者前来“买买买”,还要提供集旅游、休闲和餐饮等一站式服务。第三,降低交易成本。
降低购物成本、提供购物便利、免税降税等,是吸引海内外购物者的重要途径。
对生产商来说,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精准掌握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偏好、销量现状和销量走势。由此,从设计、生产到库存就能实现智能预测、智能采购、智能分类,就能优化上下游各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减少生产耗损、降低商品售价,进而提升“上海购物”的竞争力与美誉度。
对物流商来说,大数据可以帮助进行线路规划、提高满载率,最终做到“装得满、用时少”。
对销售商来说,大数据技术有助于精准把握和预测消费者的口味变化,从而科学布局营业网点,使零售由回应性向智能性转化。同时,还有助于进行库存决策和码货决策,推出新奇的、个性化的营销活动,真正放大实体店的吸附力。
对消费者来说,大数据技术有助于确保公平交易。例如,在上海品牌数据库的指引下,消费者只需一键就能查到同一件商品在哪些商店有售、价格几何。同时,市场监管者也可以借由大数据发布上海市场商品的价格走势,帮助生产商、销售商、消费者及时掌握动态。
(来源于《解放日报》,2018年10月30日,2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