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9月是夏季的结束;也有人说,9月是新的开始。9月是一个硕果累累的季节,在这个季节,农民们开始为秋收准备,学子们迎来了新的学期。暑期匆匆而过,“心散了”的中小学生们都已整装待“收”,而大学城内也渐趋热闹。
一张张脸庞褪去稚嫩、带着好奇的大一新生,他们的身影流连于大学城的各个角落;行色匆匆、分秒必争的大四学生,正在为考研、工作奔走。一样的散发着朝气,一样的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还有一些学生则在学校体验“迷彩”生活,挺拔的身姿、飒爽的动作,都为夏末的大学城添上了别样风采。不少高校选择在九月初进行军训,即避开了八月酷暑,又能在开学前让学生们彼此间增加一些了解,为新的学年添一点“浇头”。
严格的军事训练,既锻炼学子们的毅力,培养良好的习惯,更激发着未来栋梁们的爱国热情,又为他们今后的生活打下吃苦耐劳的坚实基础。
自8月27日开始,华东政法大学的校园里便已呐喊声声,“迷彩”闪烁。60余名教官,将在短时间内把一些国防基础知识教授给2800余名学生。学生们有的憧憬,有的担忧,怀着不同的心情迎来了军训。
为期两周的军训,内容丰富、要求苛刻,除了军事训练外,学生们还将参加消防演习、急救培训和拉歌比赛等,让他们“脱胎换骨”。
烈日下,严肃的教官、努力的学员,站军姿,踢正步……这些内容距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相去甚远,刚开始时走得歪歪扭扭,洋相百出。走正步时,打到边上同学的手,总能引起惊呼。如何避免被打到,也不要打到别人,也是一门学问。相互配合,自我纠正,反复多练,才能“竖成一堵墙”。
学生们的脸在变黑,学生们的努力在结果。见到整齐划一的正步,挺拔如松的军姿,教官们面露欣喜之情,同学们也难抑自豪之感。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的娜迪热同学写道:看着大家走得越来越整齐,我心里美滋滋的。”“
消防演习时,在教官专业的操作下,一场“大火”突起,有的同学顶着浓烟互相帮助、有序逃生;有的同学试着使用灭火器等扑救。此外,学生们还参加了急救知识的学习,在操场上,同学们相互包扎,练习心肺复苏救治。其间,救者“医术不精”、笑话不断;伤者“忍俊不禁”,现场笑成一片。
欢声笑语缓解了训练的紧张感,也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特别是华东政法大学参加这次军训的学生,是首批学院制改革的学生,他们虽然开学便是大二学生,但彼此间并不熟悉,由于学院制改革,他们在大二将重新按照情况分班。而这次军训给了他们一个了解彼此的机会,为接下来三年的同窗之谊打下基础。一些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参加军训的学生,也会跟训,负责拍照、宣传等。他们都不想错过这个相处的机会。
经历过军训的人都知道,军训期间有欢笑,但更多的感觉是“累”。操练一天下来,晚上浑身酸痛。“许多学生在军训前便求起了雨。”有同学笑道。
辛苦难免,而温馨也无处不在。一些同学会在休息时主动给全班同学担负起跑腿的任务。教官助理一旦发现有学生支撑不住,会及时把学生带去医务室,有时候需要有几人抬的情况,都有学生抢着帮忙。
说起教官助理,这是华东政法大学的一次尝试,由退伍的学生担任,他们其实是受训者的学长,是学生和教官沟通的桥梁。他们的从军经历,使他们的助理工作得心应手。对于首训的学生来说,平时有问题,也更喜欢和担任教官助理的学长诉说,而他们也会尽其所能帮忙解决问题。
转眼,华东政法大学的军训即将结束,学生们或是黑了许多,或是瘦了些许,但是留在他们表面的印记不会长久,而留在心中的却是能受用一生的坚毅坚韧、吃苦耐劳。
军训给学生们留下了一段特别的经历,这些学子在将来的某一天,如想起2018年的夏末,想起操场上滴下的汗水,想起响彻校院的军歌,激动会不禁自来,回味会绵长难忘。而唤起他们记忆的是可贵的情谊,串起他们情谊的是悠悠的岁月。
(来源于《松江报》,记者 姜辉辉(摄)、魏叶(文),2018年09月05日,06 :影像生活)